我家的劳动奖励制度

■魏青锋

《教育导报》
2022年第41期(总第3689期) 导报二版

小的时候,家里十几亩农田,就母亲一个劳动力,总撵不上耕种收割时节,收成也总比别人少。有一阵子父亲甚至想辞了工作,可母亲不同意,说她自己能行,真忙不过来,这有几个娃能帮上忙。父亲怜爱地看着我们,哥哥先表态:“爸,我能挑水,能放羊,还能牵牛犁地……”

“爸,我也行!”姐姐扯着爸爸的衣襟,“我能浇花、拉风箱,还能做饭。”爸爸乐了,抱起姐姐,“我闺女真行!”母亲在边上说:“前几天地里忙,就是霞做的饭,还把饭送到地里了呢。”

“爸爸,我也行。”正在玩泥巴的我跑过来,“我都敢捉果树上的虫子了!”“我家三个娃都厉害!”爸爸咧着嘴说,“你们帮妈妈干活,周六回来我给你们发奖品。”“我们有奖品了!”农家小院里传来阵阵欢呼声。

每天放学回来,哥哥先去挑水,姐姐和我拉着驴子去涝池饮水,吃过晚饭,哥姐先写作业,我跟母亲在院子里剥包谷粒,圆月当空,母亲边剥包谷边给我讲嫦娥奔月的故事,哥哥姐姐写完作业,也出来一起剥包谷。终于捱到周末,我们边心不在焉地剥包谷边充满期待地望着门口,天快黑时,门外终于响起自行车的丁零声,我们立即跳起来,飞奔到门口。“这周表现咋样?”父亲推着自行车不断闪躲着前呼后拥的我们。“都表现好。”母亲从包谷堆里站起来,拍拍身上的包谷粒和渣屑,“多亏三个娃,这一堆包谷都快剥完了!”

“真棒,那就都有奖品。”父亲从随身的黄挎包里取出两本童话书奖给哥哥姐姐,然后又取出一个很大的玩具汽车。“这么大的汽车。”我激动得跳了起来,接过玩具汽车就向外跑,我要给整天跟我炫耀的梅梅看看,我的汽车可比她的抱抱熊牛多了。“回来!”母亲一把拉住我,“天黑了,小朋友都回家了。”父亲又从包里掏出一个塑料袋递给母亲:“这是给你的衣服,你试试合身不?”“还给我买,过年买的还没怎么穿呢!”母亲嗔责着。“娃们有奖品,你最辛苦,当然也有。这就是我们家的劳动奖励制度,只要认真劳动,以后都有奖励。”父亲笑着说。

现在,我书房放的那本旧《新华字典》就是我上小学二年级时,放“夏收假”拾麦穗的奖品,这么多年,我一直珍藏着,后来我跟哥哥拉粪肥,父亲还奖励我俩一副乒乓球拍。

得益于从小培养的劳动意识和自觉的劳动习惯,自儿子出生后,我也把小时候的劳动奖励制度“复制”到居家生活中,从一开始让他下楼买醋买盐,奖励1元钱,到后来儿子长大一些,站小凳子上能够到水池子,洗碗一次奖励3元钱,慢慢地,小家伙对做家务有了热情。当然,为了作出表率,偶尔我也洗一次碗,拖一次地,也会“大张旗鼓”地从妻子那里领3元钱。

有一次,父母进城小住,对我们给儿子奖励现金的做法略有担忧,两位老人花了两天时间制作了一张评分表,贴在小房间的墙上。表格里分别对洗碗、扫地、买东西等家务活动和学习、做好事、植树等其他活动给出评分标准,比如洗一次碗加2分,扫一次地加2分,择菜也是2分,洗自己的袜子、内衣则是3分,参加植树节活动加5分,累积30分可申请吃一次麦当劳,累积50分可以去一次动物园游玩。尽管刚开始小家伙并不完全适应,感觉没有奖励现金来得实惠,可等去了一次 CBA现场看球、去了一次动物园游玩之后,他才觉得这样的奖励更有意义。

我家的劳动奖励制度已经实行了快7年,在爷爷奶奶的监督下,儿子逐渐养成了自觉的劳动习惯和很好的动手能力。鲁迅曾说过:“伟大的成绩和辛勤的劳动是成正比的,有劳动才有收获,日积月累,聚少成多,奇迹也就创造出来了。”我想,每个喜欢劳动的孩子,都会享受到劳动所带来的收获和快乐。只有成为合格而优秀的劳动者,通过自己不懈的努力,才能创造属于自己的人生奇迹。

(点击大图下载版面PDF)
© 四川省教育融媒体中心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