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时,我在杨家坪念书。上学路上,要经过一座石桥。桥柱上,总能看到爬满绿藤的植物。一条条,一线线,藤蔓不断伸展,越来越多,成一道上学途中的风景。
四年级的语文课上,读到了课文《爬山虎的脚》:“那些叶子绿得那么新鲜,看着非常舒服,叶尖一顺儿朝下,在墙上铺得那么均匀,没有重叠起来的,也不留一点儿空隙。”那织在石桥上的绿屏不正是爬山虎吗?
那年期中考试,我遭遇了上学以来的第一次“滑铁卢”,拿手的语文考试竟然落到了10名之外。放学后,我揣着刚发下来的试卷,心事重重往家走。路过石桥上,我停下了脚步,我想让织在石桥上的绿锦帮我分担沉闷心情,我要实地考察那爬山虎的脚。
石桥柱上,密密的植被。我轻轻地掀开叶子,我寻到了它的“脚”。绿色的筋脉连接着一个个如指甲壳大小的叶蒂,如古时的三寸金莲。貌似娇柔,可它却咬定“墙面”不放松,抓得那样结实、坚定。齐刷刷地给灰白的柱面添上的那一抹清灵的亮色,像一张张绿色的笑脸。不,它更像一束绿色的火焰,把我的信心点燃,将我从挫折中拉来。
后来,我升入初中,如愿考上了心仪的学校。上学路上不再经过那座石桥,再也见不到那布满桥柱的苍翠。
第二次月考结束,老师公布成绩的声音,像窗外飘来的铅黑云团。我不敢直面那与第一次月考差之千里的成绩,将月考的答题卡与分数统计表掩耳盗铃般放在了所有试卷的最底端,我竟而不想看到自己的错题,我不愿再提及此事。
放学了,我徘徊在家附近的那片山野。我不敢回家,不敢面对妈妈的责怪和爸爸的训斥。天色渐渐黑下来,月亮被暮云遮住,也看不到星星。春天的夜很静,静到连空气的流动声也听得清晰。
暮然回首,我看到了城市灯光映出一片浓密的幽绿,把满山遍野的花衬托。那不是爬山虎吗?爬山虎长势正好,绿遍山丘。我在布满荆棘的路上奔跑,我跑向那曾经熟悉的“老朋友”。
晚风轻轻拂过,它沙沙作响,发出比风铃更为悦耳的声音。它看起来比此前石桥上的爬山虎更高,也比冬日的枯败枝叶更精神。它牢牢地扣住光滑的山岩、土坡,用那娇嫩如婴儿般的手掌努力向上攀爬,不停地向上挺进、挺进,再挺进。我蹲下身子,摸着它突兀的筋脉,似乎里面有绿色的热血在燃烧着。
它生长在荒野,时常要面对悬崖与沟壑,这些挫折甚至灾难,对于它来说皆是一次次挑战。而它总能越生越旺,越挫越勇,将自己的身影绿遍山丘。
爬山虎再次激起我心中波浪。我拭去眼角湿润,站起身,挺直腰,在夜色中踏步而行。心中已扎下一根爬山虎的我,重拾信心,回到家,拿起笔,把卷子底下成绩单与答题卡抽出来,一一纠正,细细分析一直到深夜。……
考试结束的铃声响了。我交了试卷,走出教室。人间四月,阳光正好,银杏树掉光的叶子又长出了新叶,鸟儿在快乐地高歌。成绩公布了,考得不错,进了班级前十,恢复了原有水平。
回家路上,我又绕道去了那长满爬山虎的山丘。那熟悉的一大片绿,氤氲着淡淡清香,沁进我的心门。爬山虎,它是我的朋友,它是我的师长,陪我成长,引我奋斗!
重庆市两江巴蜀初级中学2024级2班 刘语棠
指导教师 施崇伟
点评
作者观察细致,描写生动,从形态、颜色、声音多方面对爬山虎外在描绘。更写出了它内在品性与精神,并将爬山虎的精神品质与对人的激励巧妙结合,表达了鲜明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