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妈,我们比赛谁跑得快好不好?”
“跑快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我们一起锻炼身体呀,慢慢来,注意安全!”
…………
你一言,我一语,我们娘俩的欢声笑语回荡在清晨学校操场的上空。
作为老师,每天不是上课,就是改作业,或者在电脑旁打字,20多年的教师生涯转瞬而过,同时也留下了颈椎疼痛的职业病。为了减缓症状,也为了让女儿养成勤于锻炼的习惯,这学期开始,我和女儿每天早晨7点之前就来到学校,围着操场倒着走几圈,再跑上两三圈。虽然一忙起来颈椎还是会疼痛,但相比以往,要好了很多。
刚开始的时候,我牵着女儿的手慢慢走,边走边聊天,比如:有什么新想法、幼儿园里有什么新故事……后来,我给女儿播放《弟子规》朗诵音频,边走边听。近3个月的坚持,现在女儿能随着旋律吟诵起来,既训练了听力,又丰富了孩子的知识储备,还让早晨的训练不再孤单,真是不错的选择。
李玫瑾教授曾说过:“在孩子的早期教育中,只有父母的精心陪伴才能获得对孩子持久的心理影响力和控制力。”随着时代飞速发展,很多父母为了生计而无暇顾及孩子的心理成长,转而将孩子交给老人照看。父母看似轻松了很多,实则失去了与孩子沟通交流的最好时机,等到孩子青春期的时候,叛逆感会比他人更强烈,且不容易管教,很多问题就会陆续浮现出来。所以,千言万语抵不上给孩子一个深情的眼神或拥抱,而这样的陪伴不是一年一次,也不是一个月一次,而是每天的拥有。
曾有一份调查显示:我国有超过15%的父母在陪伴孩子的时候经常看手机,超过50%的父母会偶尔看一下手机,两者加起来,超七成的父母与孩子共处时都在看手机,这种陪伴看似在陪伴,但质量却大打折扣。“一个人事业再大的成功,也弥补不了教育子女失败的遗憾。”就像一首歌中所唱的:你陪我长大,我陪你变老。父母要想获得子女的爱和尊重,就要建立在“父母爱子女”这个前提上,而这个“爱”就需要陪伴。工作之余,我们不妨放下手机,陪孩子阅读、游戏;和孩子一起去解决出现的问题;周末走向户外,带孩子体验不同的生活。……这样才是与孩子共成长。
感情是由交流堆积而成的,任何一种感情的升华都有赖于交流。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只有用心陪伴,才能让根苗茁壮,长大才会开花结果。
陪伴,才是对孩子最好的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