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授级高级工程师,科普科幻作家,中国科普作家协会荣誉理事、四川省科普作家协会荣誉会长、世界华人科幻协会和全球华语科幻星云奖联合创始人
2021年12月18日,世界科幻协会 (WSFS)决议宣布,成都成功获选为2023年第81届世界科幻大会举办城市。成都由此成为中国第一个,也是亚洲第二个举办世界科幻大会的城市。
“成都是中国地理上的洼地,但却是中国科幻的高地。”首届银河奖得主吴显奎这样评价成都科幻文学发展。国内最重要的一系列科幻奖项,比如银河奖、全球华语星云奖、未来科幻大师奖等在川渝地区诞生和发展,国内“科幻四巨头”刘慈欣、韩松、王晋康、何夕从成都走出。近年来,在科幻产业发展和学术研究方面,成都也走在全国前列。
近日,由董仁威担任主讲嘉宾的“川渝科幻亲历史”讲座在四川大学江安图书馆举行。谈起川渝科幻发展,董仁威无疑是最有发言权的亲历者之一。在他丰富的人生经历中,有一条明晰的主线,便是“科幻”。作为中国首批科幻文学作家,董仁威发表科幻类著作数十部,主编科普类图书24套,代表作《生命三部曲》《中国百年科幻史话》《三星堆迷雾》等。并且,他曾担任四川省科幻作家协会主席长达十年,创建成都科普创作中心,与同仁一起创建世界华人科幻协会,创办“全球华语星云奖”等科幻文学奖项,培养了一批优秀的科普科幻作家。可以说,董仁威的人生,是与川渝科幻发展史融合在一起的,他是川渝科幻的亲历者、见证者,也是领头人、奠基人。
“川渝科幻,乃至中国科幻,就像一列列车,永远有人上车下车,但车会一直开。”董仁威说。
四川大学——川渝科幻的摇篮
讲座之初,董仁威就提到川大是川渝科幻文学孕育的摇篮。
四川科普作家协会第一任副理事长、科幻文学作家童恩正,就是在四川大学考古专业读书时期,开始了科幻文学的写作。1959年夏天,童恩正跟着四川大学著名考古学家冯汉骥教授到当时的忠县渰井沟去考察一处新石器时代遗址。考察中的所见所闻震撼了年轻人的心。于是,大三的童恩正创作了科幻小说《古峡迷雾》。《古峡迷雾》一经发表,就受到了当时青少年读者的欢迎,让很多青少年对科幻文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此后,童恩正也参与了《科学文艺》(《科幻世界》前身)的创办。
同样,董仁威的科幻之路也开始于大学时期,他本科期间植物学的学习,研究生阶段细胞学的学习,都为后来的科幻文学写作打下了“科学”的坚实基础。“大学的课程三分之一时间就学好了,剩下三分之二的时间,我都呆在图书馆。”提起大学在图书馆读书的岁月,董仁威颇为自得。四川大学图书馆孕育了董仁威的科幻梦,因而,毕业60年之际,董仁威向四川大学图书馆捐赠自己创作图书一百余册。
近十几年来,也有不少青年作家从四川大学走出。谢云宁、程婧波、阿缺等科幻新锐都是四川大学的学生。四川大学科幻协会也为川渝科幻的发展作出了很多贡献。
《科幻世界》——川渝科幻的基石
1979年于成都创刊的《科幻世界》,是发行量极大的科幻杂志,也是国内创刊最久的科幻文学杂志。董仁威笑说,直到现在,不少青年作家仍然以能在《科幻世界》上发表一篇作品为荣。
谈到《科幻世界》,不得不谈它的前身《科学文艺》。《科学文艺》早期组织科幻文学作者开了多次笔会,培养与聚集了很多科幻文学作者。董仁威也是因为在《科学文艺》上发表了一篇科普小文,加入了科幻文学作者的笔会,由此走上了科幻文学写作的道路。
但据董仁威介绍,上世纪80年代,《科学文艺》从几十万份发行,到几万份,亏损严重,濒临停刊。这种情况下,一个有魄力、有能力的主编是众人所期盼的。童恩正看中了杨潇,而杨潇当时刚生完孩子。童恩正两次上门拜访,和杨潇语重心长地说:“你愿意当二三流的科幻作家呢?还是当一个一流的科幻文学编辑呢?我觉得你就是一流科幻文学编辑的料。”
正如童恩正所言,杨潇刚一上任,就体现出了非凡的魄力。面对财务窘境,杨潇果断作出决定:自己出书,以书养刊。她团结大家共同编辑了《晚安故事365》四卷等畅销图书,帮助刊物熬过财务“寒冬”。这一过程非常辛苦,整个图书发行都是由杂志社的同事们亲历亲为,从印刷厂到杂志社在十楼的办公室,都是同事们亲自搬运。《晚安故事365》共筹集了35万元,在当时已经是一笔“巨款”了。
重新启航的《科幻世界》成为了川渝科幻、乃至中国科幻的核心,为中国科幻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三个奖项——全国科幻的新阵地
中国大陆第一个科幻奖是由《科幻世界》杂志社举办的银河奖。银河奖首办于1986年,历届获奖名单中不乏吴显奎、刘慈欣、王晋康、韩松、何夕等科幻大咖。一年一度的银河奖,将全国科幻人的目光汇聚到成都来,也发掘了一批优秀的科幻文学作家。
2010年,有感于国内科幻文学“小众”的情况,董仁威与科幻出版人姚海军、中国科普作家协会副理事长吴岩决定创办全球华语科幻星云奖。董老的儿子、科幻人董晶介绍了第一届全球华语星云奖的举办背景。当时资金十分匮乏,场地就租了四川大学旁边一个电影院的放映厅。嘉宾由董仁威邀请,刘慈欣、韩松等全国一百多位科幻人自费住在附近的一个小宾馆。当时川大文学与新闻学院的学生、科幻新锐作家程婧波是现场总导演,董晶则是现场总指挥。开场的视频都是两人自学剪辑而成的。回忆起来,董晶说,这个视频虽然粗糙,但是现在看来还是很感动。令他影响深刻的是,之前预计到场一百余人,结果很多热爱科幻的学生都前来观看,过道里坐满了人。川大文新学院教师、科幻研究专家姜振宇笑说,他就是当时坐在过道里的学生之一。
可以说,是科幻人的热忱支持着全球华语星云奖走到了现在。举办之初,董晶感慨,如果能办10年就很了不起了。如今,全球华语星云奖已经走过12个年头了。
科幻作家孙悦是与星云奖一起成长起来的。孙悦曾经是四川大学科幻协会会长,从第二届星云奖开始,正在读大二的孙悦,和科幻协会的同学们参与到星云奖的策划与执行中。2012年,四川大学科幻协会联合国内55所高校,举办了“首届全国高校幻想类社团联合征文投稿”。这一次征文比赛,在高校间引起强烈反响,阿缺、灰狐等科幻新锐作家在这一次征文中涌现。“全国高校幻想类社团联合征文”就是“未来科幻大师奖”的前身。从2012年至今,未来科幻大师奖已经走到了第十年,很多青年科幻作家都从这个奖开始崭露头角。
银河奖、华语科幻星云奖、未来科幻大师奖,成为了中国科幻发展的新阵地,持续地吸引着科幻新人,激励着他们创作更多、更好的科幻作品。
这场讲座如同一本有声书,为听众展开了川渝科幻发展的历史,让大家了解在科幻还不为人知的岁月里,正是董仁威和一批心怀热爱与妙想的前辈,支撑着川渝科幻,推动着中国科幻。明年,我们期待,一代代人为之付出的中国科幻梦,走在世界科幻的聚光灯下,成为新的焦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