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学校劳动教育如何走深走实?

■本报记者 钟兴茂

《教育导报》
2022年第45期(总第3693期) 导报二版

近日,教育部正式印发《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将劳动从原来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完全独立出来,并发布《义务教育劳动课程标准(2022年版)》,分学段分类型对劳动教育内容进行更加细致的安排。

今年9月,劳动课将重磅回归,然而受“重课堂轻实践”等观念的影响,部分学校的劳动教育还停留在浅表层面,尤其城区学校存在土地资源匮乏、家长不重视劳动教育、学生缺乏劳动机会等情况。那么,城区学校如何在条件有限的情况下开展好劳动教育?劳动教育又该怎样从被动走向主动,与德育、智育、体育、美育融合,真正实现五育并举呢?近日,本报记者采访了我省部分城区学校,探讨如何做好新时代劳动教育。

◆转变观念 拓展思维

劳动资源从单一走向多元

“校内缺乏劳动场地、部分家长不重视是大多数城区学校开展劳动教育面临的困难,但如果真正认识到劳动教育的重要性后,学校总能挖掘出丰富多元的劳动教育资源。”成都七中万达学校副校长张有财说。由于学校住校生居多,从学生生活自理能力训练教育抓起,学校渐渐意识到劳动教育不仅能增长学生劳动素养,还能提升学生各方面的综合素质。

于是,学校充分挖掘校内外劳动教育资源,把阳台、花圃、池塘、食堂操作间,都打造成了学生进行种植、养殖、烹饪等劳动教育的场地,开设了农业、渔业、果树护理、食品烹饪、志愿服务等多种劳动教育课程供学生学习。

无独有偶,即使身处居民楼的层层包围中,成都市石笋街小学校却把教学楼顶打造成集光伏发电、雨水收集循环、作物种植、产品加工于一体,占地约3000平方米的现代化空中农场;泸州市实验小学城西学校成立劳动教育工作室,负责劳动教育课题、劳动课程的开发;德阳市第一小学把食堂二楼的三个房间,建设成两间厨艺室和一间餐厅,每个班级轮流开展厨艺课程。……

除了亲身参与劳动,认识劳动同样是劳动教育。泸州市纳溪区英才外国语学也与家庭、社会联合开展“百业实践与体验”劳动实践教育。学生利用节假日时间,走访街边商铺,认识各行各业。

◆学科融合 学段融通

劳动教育从浅表走向深层

“打开教室门是劳动,整理课桌是劳动,扫地擦黑板也是劳动。劳动其实时时刻刻都在发生,关键是要抓住这些时刻,开展好教育。”石笋街小学副校长吴倩告诉记者,除了科技感十足的天空农场,学校更注重劳动教育的学科融合。2020年,学校制定了《学科融合劳动清单》,说是清单却是一本20多页的书册,将各个学科各单元知识与劳动教育的融合点、教学目标、教学措施、评价方法罗列得清清楚楚。

学校数学教师刘慧娟说:“一开始真的不清楚怎样在数学课上讲劳动教育,但按照《清单》的指示,操作起来其实很简单。”她还发现,学科知识与劳动教育的融合,让学生更容易理解抽象的数学知识,她的教育观念也从“育分”转向“育人”,除了数学学科,她还申请开设了食育健康劳动教育课程。

“避免劳动教育流于形式需要注意三个方面。”张有财说,首先要建设好学校劳动教育常态化推进机制,其次是通过课程建设解决“有劳动、缺教育”的现象,最后重点探索出适合校情的劳动教育评价体系。除了充分挖掘资源,解决劳动场域紧张的问题,七中万达学校还聘请老师、家长、食堂师傅、花工等人员作为专兼职劳动教育导师,解决师资问题,推动劳动教育常态化进行,并提倡真实的劳动过程记录与评价。

泸州十八中是一所九年一贯制学校,主张学生从小学一年级到九年级,习得“一期一个小技能”,从内务整理、卫生清洁、衣物洗涤到烹调烹饪、种植养护、美化生活……共计18项,根据年段特征,项目设置螺旋式上升,被家长称为“十八般武艺”。

◆家校共育 社区联动

教育成效从被动走向共进

“劳动教育不能仅仅在学校,家庭和社区也很重要。”泸州市龙马潭区玉带河小学校长王位敏介绍说,玉带河小学除了做精“学劳动知识”“学环境治理”“学劳动技能”的“三学”教育课程,还开辟家庭“操练场”,引导学生做实“会整理”“会洗刷”“会厨艺”“三会”家务课程,并积极为学生争取进企业、进社区街道、进公益场所的机会,融入社会“大舞台”。

然而,学校的许多劳动教育任务,并不总是能得到所有家长的理解与支持。石笋街小学班主任黄梦婷在给学生布置回家拖地的任务后,一位家长曾抱怨孩子不仅没拖干净,还弄得一身是水。黄梦婷耐心开导家长,请家长和孩子一起收拾“残局”,并请家长多一点耐心,亲自示范。遵循这个方法,学生不仅学会了拖地,还常常帮忙做家务,家长也发现劳动让孩子更懂事了。

石笋街小学党委书记余军感叹道:“家校共育,不仅要引导家长关注劳动教育本身,更要让家长看到劳动教育带给孩子综合素养的提升,家长看见的越多,支持力度就会越大,孩子得到父母的鼓励越多,他的成就感也就越大,也就更加热爱劳动。”

德阳市第一小学校厨艺校本课程的开展也尤为重视家校合作,学校老师则更多地以课程提供者的角色出现。学生自主选定菜品后,重点需要在家长的指导下反复练习,最后在食育教室烹饪展示。

“以前总是担心孩子进厨房弄伤自己,现在最开心的时光就是周末和孩子一起买菜做饭。”五年级2班学生何东翰的妈妈自豪地说:“清蒸鲈鱼、麻婆豆腐都是孩子的拿手菜!”

(点击大图下载版面PDF)
© 四川省教育融媒体中心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