朴实无华 情真意切

■路来森

《教育导报》
2022年第46期(总第3694期) 导报四版

■路来森

《梁思成与林徽因:我的父亲母亲》,是一本“女儿视角的回忆录”,92岁的女儿梁再冰,在书中,回忆自己的父亲母亲,力求还原人物的真实,和一定程度的历史的真实。从史的角度来看,此书可以说是人物史、家庭史,也是社会史。说是“人物史”,是指主要人物梁思成和林徽因;“家庭史”,则是梁家的变迁和变故;“社会史”,则是从一定角度展现了时代的变革和发展。

梁思成和林徽因是梁再冰书写的主要对象,而“还原人物、历史的真实性”,则是其基本立足点。基于此立足点,“焦点”事件最具说服力。

1933年,冰心曾写过一篇小说,名曰《我们太太的客厅》,据说,就是以梁家客厅为原型创作的。小说将林徽因、梁思成、金岳霖、徐志摩等一干人,对号入座,充满了强烈的讽刺意味。那么,这个所谓的“太太的客厅”,究竟是一种什么样的情状,又具备怎样的一种性质呢?梁再冰在书中专门作了回忆和评定。“太太的客厅”,在当时实则有一个相对固定的称谓,叫做“梁家下午茶”聚会,参加人员,多是一些留学欧美归来的知识分子,如张奚若、钱端升、金岳霖、徐志摩、周培源、陈岱孙、叶企孙等。这些人有大体相同的文化背景:少年时期受过严格的中国传统文化教育的熏染,留学欧美,回国后或在大学里教书,或从事其他学术研究。

他们聚在一起,并非一味“闲聊”,他们视野开阔、品位高尚,所以他们“讨论时局,探讨学术,畅所欲言,是一个思想交流的园地”。而其中的一个重点发言人,就是林徽因。关于林徽因的发言,萧乾有一个精彩的评价:“林徽因说起话来,别人几乎插不上嘴,她的健谈绝不是结了婚妇人的那种闲言碎语,而常是有学识、有见地、犀利敏捷的批评。”如果,从我们今天的眼光看,“梁家下午茶”聚会就是一种高端的“文化沙龙”。将其描述为庸俗的“太太的客厅”,也难怪林徽因看了冰心的小说后,赠送冰心一坛“老陈醋”了。

写梁思成和林徽因,永远避不开“营造学社”的。梁思成不是“营造学社”的最初创建者,但自从他参入后,他就成为了“营造学社”的实际主导者,可以说,他青壮年时期的美好岁月,全部奉献给了“营造学社”。

他屡次带领“营造学社”的社员,进行实地考察,记录、绘图、存档,留下了大量的建筑学考察资料,弥足珍贵。其中,最为辉煌的一项考察成果,就是发现了山西的唐代建筑“佛光寺”,此一成果被称为是“中国建筑史学考察研究的巅峰之作”。抗日战争时期,“营造学社”被迫几经迁徙,最后落户宜宾李庄。当时“营造学社”作为一家民间学术机构,经费极度紧张,梁思成以病体之躯四处奔波,以致于家庭生活困难之极,几近断炊。然而,就是在如此艰难的条件下,“营造学社”的同仁们,依然坚持工作,表现出了“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和“强烈的文化使命感”。而当时的林徽因则是肺病缠身,躺在床上坚持为“营造学社”出谋划策。她为“营造学社”工作,却不是“营造学社”的正式成员,不支工资。梁再冰称之为“拉拉队长”“幕后英雄”,名副其实。

后来,梁再冰在写到父母的这段生活的时候,总结出了一种精神,谓之“寒士精神”。她说:“我觉得爹爹和妈妈有一种与生俱来的寒士精神:无论生活沦落到怎样的底层困境,他们那股子‘精神头’却始终傲然而立,从不曾消失。”

作为建筑学家的梁思成和林徽因如何建功卓著,书中一一陈述:他们一起创建东北大学建筑系、清华大学建筑系,梁思成还参入了联合国大厦的设计工作,编纂《中国营造学社汇刊》、《战区文物目录》等等。解放后,则积极参入新中国的建设工作:主导国徽的设计、人民英雄纪念碑的设计、抢救景泰蓝等等。当然,书中还谈到了林徽因的文学成就,多次引用其诗歌,以之佐证其为人、情感及品格。

就全书而言,文字可谓“朴实无华”,而情感却是“情真意切”。是一位年逾九旬的女儿对父母的真挚回忆和真诚记叙,也是对历史交出的一份个人角度的诚实答卷。

(点击大图下载版面PDF)
© 四川省教育融媒体中心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