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说,讲理是思政课的本质特征,这为思政讲理努力、用力、发力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现结合高校“形势与政策”课程教学实践谈几点体会,对思政讲理坚持以人为本的方法路径作以管窥豹的探索。
一是在对话中讲理。讲理不是训话,以对话的方式去讲理,在这个时代显得尤为重要。麦克卢汉提出“媒介即信息”,揭示了新媒介技术对人类的重大影响。在网络生态下,青年大学生获取知识的途径方法、思维方式与价值观念都在发生深刻变化。因此,为适应青年学生思想新特点,思政讲理应善用网络新技术等了解青年学生思想动态,用青年学生熟知的词汇进行交流。同时,要在传播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的基础上,直面各种错误观点和思潮,旗帜鲜明进行剖析和批判,积极回应青年大学生成长过程的疑虑与困惑。比如,为了给学生讲清楚共同富裕是靠勤劳创新干出来的,要反对“躺平主义”。我们依托超星新技术平台,开展线上线下话题讨论,教学中引入“半杯水”理论,通过情境设置引导学生分析和逻辑推理,自己得出结论。进而辅以正面奋斗素材,讲透彻在推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征程中,新时代青年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激发青年学生“强国有我”的激情与豪迈。
二是在共情中悟理。思政讲理要善于驾驭内容真理性与形式创新性的内在张力,善于凝练教学案例、善于灵活运用新媒体、善于适时采撷社会典型话题,巧妙地将教材内容转译为教学内容。比如,将北京冬奥会开闭幕式上展示的中华文化自信融入思政讲理,激发青年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并将这种情感有机融入“打造数字经济新优势”专题讲述中,深化学生对教学内容的认识。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共同绘就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壮美画卷”专题教学中,紧扣当前形势,,精心设计问题,从“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要以从容不迫的定力做好我们自己的事情”出发,围绕中国的事情“谁来办、如何办”等问题,讲明白办好中国的事情,每一个中国公民都有份,讲清楚利益共享、责任共担的必然情理;讲明白中国的事情必须团结起来办,讲透彻只有团结才能将我国作为人口大国的先天优势转化为应对国际竞争与挑战的磅礴伟力。
三是在实践中明理。哲学的探索不过是人的现实生活的一种归纳和反映,所以,一切关于人的自我探索的哲学认知充分彰显了人的自我探索、自我关照的内在冲动。毛泽东同志曾说:“对于马克思主义的理论,要能够精通它、用它,精通的目的全在于应用。”因此,思政讲理应坚持理论联系实际这一党的优良作风,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学生在实践探索中领悟认知中国、观察世界的观点和方法。思政讲理就要坚持把眼前的、局部的、个别的事实同全局的、长远的、根本的事实联系起来,不断培养和提高大学生的系统思维能力,增强他们的战略眼光、全局意识和分析判断选择能力。比如,我们在“打造数字经济新优势”专题教学中,设置“数字经济对大学生活的影响与启示”话题,展开分组研讨。话题切中青年学生学习生活实际,具有可观察性;话题落脚到“影响与启示”,引领学生把知识放入发展过程来考察,让他们置身其中,领略马克思主义思想的独特魅力,增进学生了解昨天、把握今天、开创明天的智慧,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四个自信”,走出思政说理自我循环、自说自话的困境与尴尬。
思政讲理坚持以人为本,就是要能实现从感性到理性、再从理性到感性的转化,由浅入深,深入浅出,给予学生观察认识当代世界、当代中国的立场、观点、方法。无论怎么讲,最终都要落到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学会正确的思维方法上来。
【本文系西南民族大学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中心资助项目“讲好新时代人民幸福故事深化学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21 GTYBC09)、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青年基金项目“社交媒体对少数民族大学生中华民族共同体认同的影响及构建研究”(21 YJC880103)、西南民族大学“中华民族共同体概论”课程教学团队阶段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