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曲社团的小故事

■江安县大妙镇中心小学校 罗庆兰

《教育导报》
2022年第53期(总第3701期) 导报三版

有这样一种传统艺术,它有“三五步走遍天下,七八人百万雄兵”的雄奇,还有“咫尺地五湖四海,几更时万古千秋”的万变。大锣哐哐当当不含蓄,二胡含情脉脉最悠扬。舞台上的唱、念、做、打展奇功,生、旦、净、末、丑各行当上演另一个奇妙世界。从中学起,这种特别的文化艺术就深深吸引了我。现在作为老师的我,何不带学生一起感受这份绝妙呢?借着学校鼓励开设课后服务特色课程,我的戏曲社团应运而生。

一、不妨培养兴趣

戏曲文化博大精深,想要研透研深,单单靠社团课程完成不了,靠我这个“业余”老师也不行,我想了想,干脆以培养兴趣入手。戏曲大观园中不乏经典唱段,戏曲种类的风格迥异,表演行头的独具特色,还有舞台妆容的夸张大胆,无一不吸引着好奇的孩子们。何不让学生感知越剧的软糯柔情,京剧的铿锵有力,黄梅戏的婉转动听,豫剧的朴直醇厚……不同的唱腔总能吸引个别学生。当听到学生哼着《红灯记》下楼梯,我觉得他对戏曲是有点兴趣了。当学了《苏三起解》,学生定要追着当面唱给我听时,我觉得自己还是小有成就的。

希望学生能多一种兴趣爱好,是戏曲社团开设的初衷。人生总会遇到各种失意,我只要听到自己喜欢的京戏,立马觉得人心振奋,整个人精神抖擞。人生时有空闲,如何有意义地度过这些闲暇?养花种草可以,看书写字可以,听听戏曲也可以。多一种兴趣,生活也就多一抹色彩。

二、“仙女”男孩的“变脸”

“老师,我想做仙女。”一个男孩子半开玩笑似的说。

“老师,男生唱的戏我唱不好,但是女生唱的比较柔的戏我就能唱好。”另一个男孩子如是说。我惊了一大跳,男同学什么时候这样阴柔了?要是他们能在艺术上成为旦角大家,那无可厚非,可很大程度上他们成不了,我想帮他们把阳刚之气找回来。

“六一”文艺汇演快到了,我们社团也要拿出节目。这时,我需要一位独唱的学生。想当“仙女”的男孩子踊跃报名了。他的举手投足都极有戏曲的味道,唯一不足的是,这次唱的不是越剧,也不是昆曲,而是带着京腔的《唱脸谱》。我并没有拒绝他的积极,而是准备在排练中引导纠正。

果然,双手兰花指,抬手柔而弱,娇滴滴神似女儿状。我看了哭笑不得,这孩子唱花旦倒是个苗子,但……我开始示范引导,反复纠正,找来生角视频教他学动作,带他感知旋律节奏。一次、两次、无数次,渐渐好转,不断突破。尽管在彩排时,他还没完完全全摆脱兰花指的习惯,但正式演出那天,这个“仙女”男儿惊艳了所有人。他的音乐老师亲口告诉我,这孩子颠覆了他在老师心中的形象。因为舞台上的他挺拔的身躯稳如泰山,刚劲的手臂干脆有力,我在台下不停地给他竖起大拇指,他交的答卷大家都很满意。

三、为了奶奶学戏曲

文艺汇演排练正紧锣密鼓地进行,很多同学不仅参加了班上的节目,还要排练社团节目,精力不足,每日疲于奔命。于是,我建议实在忙不过来的学生退出戏曲节目,这样便于统筹。

“老师,我不退出,我会努力练习,因为我的奶奶喜欢戏曲,我要表演给她看。”一个三年级的女孩子十分认真地说道,我心中有种莫名的感动,鼓励孩子勤加练习,展示自己最好的一面。

戏曲表演服装到了,小女孩第一个交来服装费,开心地换上那套刀马旦戏服,小脸笑开了花。汇演结束,我们的节目获得了不少好评。虽有不成熟的动作,有时还有不整齐的排面,但学生那股认真劲儿我是看在眼里,喜在心上。当天,女孩奶奶还在班级群里询问戏曲节目的照片,我挑了一张孩子们笑得最灿烂的发过去。我想,屏幕那头的奶奶一定也笑得很开心。

有人说,戏曲太吵了,不会欣赏。如果你不去学习和了解传统艺术,很难喜欢它。如果在传统文化教育中做最实际的尝试,就算没有宏大的目标、高亢的宣言,从最朴实的地方入手,就会渐入佳境。

(点击大图下载版面PDF)
© 四川省教育融媒体中心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