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标准下的道德与法治课教学探索

■山东省淄博市高青县第六中学 唐大燕

《教育导报》
2022年第66期(总第3714期) 导报三版

《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2022年版)》自2022年3月25日正式印发施行。为确保新课程标准落实到位发挥作用,与之相关的学习培训陆续展开。笔者根据近期对新课标的学习心得,结合自身道德法治教学实践,综合分析青少年心理发展变化特点,就新课程标准下的道德与法治课教学思考予以浅析,以期对新课标下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实践有所启发。

一、新课程标准的现实意义

新课程标准“新”在实处。新课程标准与比较2011年课程标准有三“新”。一是课程要求标准新。由2011年的三个课程标准,统一按照学段要求开展一体化设计。二是课程内容新。课程内容更加突出政治性和时代性,着力培养学生做人做事的准则和能力。三是课程任务新。明确将立德树人作为新课程标准的根本任务。

新课程标准的核心素养。“政治认同”“道德修养”“法治观念”“健全人格”“责任意识”是新课程标准的核心素养,也是中小学开展道德与法治课程的目标任务。一方面肯定了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教学价值,即培育时代新人的重要地位。另一方面明确了以党和国家方针政策为根本的道德思想和法治思维的教育内容。

二、新课程标准对道德与法治课的具体要求

强化课程的政治和思想属性。道德与法治课程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造青少年的爱国魂,培育青少年的中国心,坚定青少年建设伟大祖国的决心和信心。所以在课程实践中要不断增强课程内容的政治性和思想性,将党的基本常识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渗透进课堂教学,激发广大青少年对党和国家方针政策的高度拥护热情。

坚持德育一体化教学思路。把德育贯穿道德与法治课程始终,突出道德在青少年成长过程中的引领作用。坚持道德育人,把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作为学生教育日常工作,在不断重复和强化过程中,实现心灵升华,从而培养其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课程内容服务于核心素养培养。新课程标准的核心素养是道德与法治课程的目标任务,所以在课程形式的设计和课程内容的选择上必须以实现核心素养为目标任务。这就需要教师在课程实践中自觉搜集整理关于培育学生德智体美劳素质的教育教学材料,以充实课程内容。

弘扬法治观念树立法治信仰。2016年6月,教育部、司法部、全国普法办印发了《青少年法治教育大纲》,对义务教育阶段的法治教育提出具体要求。一是了解法律基本常识。对社会主义法律法规,以及法律种类等情况有所了解;二是初步形成法治思维。对依法治国概念和内涵有所了解,培养其法治观念,逐步树立法治思维;三是初步具备维权意识和能力。以互动形式,使学生明确法律在处理社会事务中的作用,以及如何运用法律手段维护自身权益。从而树立青少年的法治信仰。

三、新课程标准下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教学思路

灌启结合,培育学生正确的价值观。灌输式教学与启发式教学各有所长,在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教学实践中,要结合青少年心理生理特点,合理统筹。一方面,笔者坚持“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理念,所以涉及课程基本常识的教学中,灌输式教学可以使学生牢固掌握基本常识。因为道德与法治课程的基本常识就是学生学习、生活的基本准则,是构建青少年学生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基础框架。另一方面在对社会问题或舆论焦点问题的教学上,则需要启发式教学模式。引导学生在法律法规的框架内,相互讨论分析问题,提出观点,从而进一步巩固正确价值观。

坚持教学引导与学习主体相统一的教学实践。在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教学实践中,要坚持教师的主导性和学生主体性相统一的教学思想。教师作为教学过程的主导者,本身必须具备明确的正确价值导向,以科学合理的教学模式向学生传递正确的价值观,从而引导学生以此为方向,树立符合主旋律的正确价值观。但是在教学过程中,不赞成一味说教,毕竟大多数说教都是空洞无味,容易引起学生反感。所以在实际应用中,教师要尊重学生在学习方面的主体地位。新课程标准指出“要强化学科实践”即是对学生在学习方面主体地位的完美诠释。所以在课程设计和教学实践中切实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增加讨论、实践和劳动等相关内容,实现教师主导学生主体教学模式下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升。

理论实践融合培育的道德法治大课堂。理论与实践相互联系,又相互作用。道德与法治课程的功用即是如此,通过培育提升学生核心素养,实现对生活、学习以及为人处世等行为的指导和实践。所以有必要将道德与法治课程延伸出课堂,以各种形式带领学生走出学校,参观各类社交场所。在参观实践过程中,将参观内容与课堂理论学习内容相互映照,从而达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学习目的。如参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传统文化实践基地,把课堂学习的理论知识变化成活生生的人物和故事,通过感悟人物故事和英雄事迹,自心底产生对国家、对英雄人物和光辉历史文化传承的崇拜和喜爱,达到知行合一。

结语

道德与法治课程的学习对于青春期初中生开展德育教育和涵养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有重要意义。任课教师应站在国家青年发展战略和青少年儿童未来发展的大局上重视课程培养和教学实践,把育德育才,教做真人作为开展道德与法治教学的根本任务。如此,才能不负教师职业,实现为国育才、育栋梁之重任。

(点击大图下载版面PDF)
© 四川省教育融媒体中心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