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7月,四川省教育厅举办了2022年四川省职业院校教师教学能力大赛(以下简称“大赛”)。作者参与了中职组的组织工作,试图通过科学分析数据,为职教师资队伍成长提出思考和建议,推动职业教育“三教改革”取得新进展、新成果、新突破,从而推动职业教育更高质量发展。
一、基本情况:全省中职学校教师积极参赛
2022年,全省360所中职学校有341所开展了校级比赛(占94 .72%);校级参赛作品数共3415件,参赛教师数11276人;21市(州)均举行市赛,并按参赛限额分配表完成推荐作品,共上报468个作品参加省赛。学校和教师参与比赛积极性高,对接最新的专业目录,按照新技术、新业态、新职业等职业教育发展的新要求,在比赛中积极探索“岗课赛证”综合育人,强化工学结合、理实一体的教学模式,深入推进“教师、教材、教法”的“三教改革”。
比赛为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重点考察教学团队(2-4人)的教学能力,特别支持校企合作、跨校合作、东西合作,特别鼓励名教师领衔、老中青结合,引导学校大力推进、协力打造高水平、结构化教师教学团队建设。本次大赛参赛人数共有1764名,4人教学团队占主体。参赛队中4人团队368支、3人团队92支、2人团队仅有8支,全面展示了我省中等职业教育师资的整体素质。
大赛聚焦课堂教学质量,评审材料包括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课程标准、教案、教学实施报告和3—4段课堂实录视频5份材料,坚持教学效果导向,客观反映、评价全省各市(州)课堂教学改革现状及课堂教学质量。2022年的比赛作品反映出学校和教师树立科学成才观念,坚持以德为先、能力为重、全面发展,坚持面向人人、因材施教、知行合一,改进结果评价、强化过程评价、探索增值评价、健全综合评价。大赛共评出一等奖49个(占10%),二等奖93个(占19 .9%),三等奖123个(占26 .3%);全省21个市(州)均获得奖项。
90所“三名工程”(名校、名专业、名实训室)立项建设学校积极参加教学能力比赛,推动“课堂革命”落到实处。最终,67所(占74 .4%)“三名工程”立项建设学校获奖。其中,一等奖31个、二等奖56个、三等奖80个,分别占总获奖数的63 .3%、60 .2%、65%。从获奖情况看出,“三名工程”立项建设学校起到了良好的示范带动作用,为全省中职学校提质培优、增值赋能、以质图强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二、三大特点和亮点
1.提升课程育人实效。2022年的比赛作品反映出学校和教师认真学习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新时代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按照“八个相统一”要求,推进思政课建设思路、师资、教材、教法等方面的落实。教师在人才培养的过程中始终坚持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充分挖掘教学中“课程思政”元素,突出“德技并修”的职教特点,达到润物无声的育人效果。
2.创新线上决赛模式。根据疫情防控要求,2022年的教学能力比赛决赛在保持比赛方案整体稳定的前提下,创新决赛方式,因时而变、顺势而为,参赛方式调整为“校内场所、学生参与,线上抽题、实时录制,限时上传、线上答辩”,评审方式调整为“省内外专家线下+线上评审、综合评定”。决赛教学展示由承办校指定场地改为本校自定场所,展示教师运用平台技术、设备和资源等开展教学的综合能力,以及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达成教学目标的能力。
3.增强社会适应性。2022年的比赛反映出职业教育的产教融合、校企合作进一步深化,人才培养对接产业链或职业岗位群得到强化。教师根据国家教学标准、要求,服务行业头部企业或地方重点产业,体现战略新兴产业、人才紧缺产业、传统改造产业发展的新趋势、新模式、新挑战和新要求。多数作品吸纳行业龙头企业的先进经验和成熟标准,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规范,引入企业的典型案例,融入职业资格证书、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内容和标准,更新课程教学内容,探索“岗课赛证”综合育人,大大提升教学成效。
三、三点建议
通过此次大赛,我们发现:各市(州)获奖数量不均衡、教师创新不足、作品同质化现象较多、参赛教学两张皮等问题。要继续坚持教学能力比赛的初心和使命,践行职教特色,推动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
一是完善激励机制,鼓励和引导更多的教师参加比赛,持续推进“校、市、省”三级比赛体系,增强赛事提升教学能力作用。
二是始终坚持聚焦“真实教学环境、真实教学内容、真实教学过程、真实教学要求”的导向,进一步体现“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知行合一”的职教特色,丰富作品内容。
三是充分发挥企业的重要办学作用,推动企业深度参与职业教育,强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育人机制。鼓励企业人员和教师组队参赛,推动企业及兼职教师有效参与教学改革;促进政行企校协同育人创新,不断提升教师团队素质能力,推进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建设。
(尹毅系四川省教育科学研究院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研究所副所长,彭瑶瑶系乐山职业技术学院工商企业管理专业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