邻水县托起寒门学子大学梦

■甘金余 甘文莉

《教育导报》
2022年第74期(总第3722期) 导报二版

“这份奖学金,捎来的不只是雪中送炭的经济支持,更是慰藉人心的精神问候。”8月23日,被北京大学录取的邻水中学学子范闽荣,在黄廷方奖学金颁奖仪式上这样感言。

这是邻水县教科体局资助工作的一个缩影。近年来,该县资助中心坚持问题导向,加强服务为民,多措发力,牵线搭桥,解决贫困大学生的难点、痛点问题,给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在求学路上带来新的希望。

线上预约,线下办理

生源地助学贷款快捷高效

8月25日,笔者在资助中心大厅看到,生源地助学贷款办理现场井然有序。

“同学,请出示你本人的录取通知书、身份证。”邻水县资助中心工作人员十分热情,指导大学生填写《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申请表》,现场办理生源地助学贷款。

“我昨天网上预约,今天按时来办理。”10分钟后,被重庆交通职业学院录取的张航同学成功办理首次助学贷款,“可以安心去上大学了。”为避免办理助学贷款期间发生排队、拥挤等现象,今年,邻水县学生资助中心实行“线上预约、现场办理”,需办理助学贷款的大学生,通过“邻州教育”微信公众号预约,自行确定办理时间段,减少排队等候时间。

“生源地助学贷款为信用贷款,学生无需抵押,是解决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上学问题的一项惠民政策。”该县资助中心负责人介绍,贷款金额为本专科学生每年最高不超过12000元,研究生每年最高不超过16000元。在校学习期间的利息全部由财政补贴,毕业以后的利息由贷款人自行承担,贷款期限达20年,随时可提前还款。

主动联系,打卡直发

一次性资助缓解压力

家住邻水县袁市镇河坝村的蒋智成,爷爷、奶奶70多岁了,且患有多种慢性疾病,姐姐肾衰竭手术后需终生服药,一家人的生活重担积压在外出打工的父母身上。

今年,蒋智成考上了四川大学,拿到录取通知书,满脸忧愁,高昂的学费、生活费怎么办?邻水县资助中心得知情况后,深入家中宣传资助政策,并帮助他争取到成都邻水商会助学金5000元。“感谢国家好政策,让我既能享受到生源地助学贷款,又能申请到商会爱心资助,给我的家庭减少了经济压力,助我能顺利走进大学,完成学业。”蒋智成在“圆梦大学·筑梦人生”爱心捐赠仪式上异常激动。

“爱心企业资助是对大学新生一次性资助的一种方式。”资助中心负责人告诉笔者,大学新生还可以向学校提交家庭经济困难补助申请,通过学校调查、资助中心核查等方式,确定资助对象,公示无异议后,由资助中心采取“一卡通”打卡直发。考取本科的学生可一次性资助3000元,考取专科的学生可一次性资助2000元。

为解决贫困大学新生燃眉之急,该县资助中心积极向上级争取政策,动员企业、单位和爱心人士,为大学新生提供一次性资助项目,不断扩大大学新生资助面。

搭建平台,跟踪联系

资助育人薪火相传

在资助中心大厅,有一名志愿者叫钟乙胜,就读于北京中医药大学。两年前,家境贫困的钟乙胜也办理了生源地助学贷款。

今年暑假,他在资助中心当志愿者,每天义务查验健康码、行程卡,讲解线下办理流程等。“想当年,有师兄师姐的帮助,我顺利办理了助学贷款。趁假期,我主动报名参加志愿服务,为师弟师妹服务,帮助他们排忧解难。”钟乙胜说。

一直以来,该县资助中心都在招募志愿服务者,提供服务岗位,不少受助学生借此用实际行动回报社会。同时,资助中心拓展资助育人平台,建立爱心帮扶微信群,爱心人士、工作人员通过电话、微信或书信等方式,长期与受资助学生保持沟通、互动,全面了解学生在校情况,帮助学生树立战胜眼前困难的信心。此外,资助中心也会定期走访慰问,举行感恩教育活动,关爱被资助者的身心健康,引导学生树立诚实守信、积极进取的人生理念,激发他们成长为勇担时代责任的人。

(点击大图下载版面PDF)
© 四川省教育融媒体中心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