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过疫情 看教育

■内江市市中区教师进修学校 邓巧莉

《教育导报》
2022年第77期(总第3725期) 导报三版

近日,我工作和生活的城市因为疫情实施了静默管理,一座400多万人的城市瞬间万籁俱静,“大白”和志愿者们的无私奉献带给我们战胜困难的信心。作为教育工作者,看到了孩子们向“大白”和志愿者们表达感恩之心创作的绘画作品、视频,还看到孩子们线上学习的专注……这些现象,让我不得不深思教育的得失,以下是笔者的浅见。

感悟一:要让德育的成果影响全社会

首先,我们基础教育中的德育成功而有效。长期以来,学校(含幼儿园)的德育活动丰富多彩,深刻影响了孩子们,让他们在疫情来临之时有正确的判断力并触发了感恩之心。“虽然疫情来势汹汹,但是人间有爱,感谢抗疫一线的英雄们”“内江加油”“大白你辛苦了”……一句句简单而真挚的语言,充分体现了学校教育的成效。

其次,“小手拉大手”的活动的内容和形式有效。孩子们的作品有的是自发创作,有的是老师启发而创作,还有的是家长主动带着孩子创作。不管是哪一种原因产生的成果,家长们也能受到感染和教育,是学校教育向社会教育迁移的成效。

最后,社区教育、终身教育应引起重视。在封控期间,我们也曾看到对志愿者态度不好、擅自出入警戒线等行为,值得深思的是:为什么这些不良行为和违规违纪行为常发生在中老年人身上?我认为,全民教育、终身教育需要跟上。如果能通过社区教育这个平台,把平时给孩子们各种教育对成人们进行普及,包括爱党、爱国、爱社会、爱家人、法制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等等,相信身边这些不良现象会大大减少。

感悟二:要让终身教育理念影响全社会

作为教育人,疫情之下,我们真正应思考的是:到底教给孩子什么,怎么教,如何才能让他们在今后千变万化的生活中,直面困难而乐观向上?

一是领悟“停课不停学”的真谛。“停课不停学”不是指单纯意义上的网上上课和学习,也不仅限于学校课程的学习,而是一种广义的学习。我们不能够只进行线上学习,应借此机会进行生活教育,如卫生习惯的养成,“逆行者”的榜样作用,疫情防护知识普及、生命安全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等。

二是提升教育信息化技术和水平迫在眉睫。在我们这样的五线城市,尽管教育均衡已经完成,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城乡学校的信息化硬件、老师的信息化水平差距依然很大。城区幼儿园、小学家庭基本能开展适时线上教学活动,大部分农村家庭的设备设施是无法实施线上互动教学的,如手机屏幕小,有的家庭只有非智能手机无法进行在线教育。老师的信息技术参差不齐,年轻教师大部分软件都会用,还能发展和创新,而中老年教师只能用基本的 QQ、微信交流,新出现的腾讯会议、钉钉等交互性强的软件就不知所措。所以,提升学校和老师的信息化能力迫在眉睫。

三是教师要具备终身学习的能力。我们在信息技术2 .0培训时,对老年教师降低了要求,但是老年教师也要开展线上学习。《教育未来简史——颠覆性时代的学习之道》一书对未来的学习做出11个预测,分析了当代教育工作者面向未来必须承担的11个关键角色。教育者需面向未来;终身学习;是学习的引导者,而非讲台上的权威;是通才;探索是学习,让学习具有现实意义;拓宽课程的视野;对学生思维水平的全面评价。为未来做好准备,需要的能力:1 .内省能力;2 .人际交往能力;3 .解决问题能力;4 .协作能力;5 .信息分析能力;6 .信息沟通能力;7 .创造能力;8 .全球意识。新时代、新教育对教师的教学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为教师的我们必须具备终身学习的能力,才能胜任职业生涯中各种具有挑战性的任务。

(点击大图下载版面PDF)
© 四川省教育融媒体中心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