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琼:特别的 爱给特别的 你

■记者 张文博(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教育导报》
2022年第77期(总第3725期) 导报四版

杨琼带领听障学生参加普教融合活动。

杨琼与学生在一起

辛勤耕耘在特教讲台,默默守护着残障儿童,倾注爱心与耐心,在空缺中填补知识,在孤寂中倾听心声,在时光中待花开……乐山市特殊教育学校教师杨琼用点滴平凡故事,书写着特殊教育者的“不平凡”。

春风化雨  静待花开

1988年12月,杨琼第一次走进聋哑学校,从一位普通的幼儿园教师成为特教教师。新学生给的特殊见面礼,让她至今记忆犹新。

课堂上,杨琼用生疏的手语打招呼,孩子们茫然地看着她,比画了一个她后来才弄明白的手语:“新老师,走!”

逐渐地,杨琼意识到特殊教育事业是一份爱的事业。“成为一名特教教师,就要抛开少女的羞怯,干起‘母亲’的活。”她坦言,自己也曾经有很多绚烂的梦想,但走进特校时,她不仅是站上了梦寐以求的神圣讲台,还要走进宿舍给孩子们穿衣、洗脸、喂饭,甚至清理秽物,把发烧生病的孩子送到医院通宵达旦地守护……

每天早晨一到学校,杨琼就一头扎进孩子们中间,一直呆到放学。喝水和上厕所也是牵着几个孩子一起去。从开始检查他们的衣着、上课坐姿,教说话,教看图,训练他们学识物、认字、唱歌,学做游戏,学生活自理,到组织他们排队走路、上厕所、洗手、喝水、吃饭等等。每天、每周、每月,不厌其烦、周而复始地训练。“我坚信为孩子们付出,也能让如花的年龄收获精彩的人生。”杨琼这样想着,也这样坚持着。

多年来,杨琼感受过雨夜送学生上医院,在夜色和泥泞中交叠的双脚是什么滋味;有过在教师节前和学生一起做游戏时,学生摘下一朵牵牛花双手捧着对她说“教师节快乐!”的感动;也有和学生一起参加各类比赛站在领奖台上的自豪。慢慢地,杨琼能读懂听障孩子们用双手画出的最美弧线,她也成了孩子们心中的“甜蜜蜜”老师。

杨琼就像一个每天提着水壶围绕花圃转悠的“园丁”,不断地给那些娇弱的、参差不齐的“小花小草”们浇水、施肥、驱虫,小心翼翼地呵护着这些特别的“花骨朵儿”,耐心地看护着他们,静静地等待开花散叶的那一天。

爱心最是有情物,化作春雨更催人。终于,杨琼等到了花开的日子。2019年,她带领6名智障孩子组成四川特奥田径代表队出征天津,获得2金5银5铜的好成绩,代表队集体获体育道德风尚奖。

特教特位  教研领航

教师是份“慢工出细活”的职业,特殊教育的教师更是如此,更需要一颗博大的责任心和爱心。

在教学中,杨琼坚守“特教特情”,用特殊的情感,不同寻常的爱心,践行特校老师爱岗敬业的崇高师德;她坚持“特教特位”,以特校教师准确的定位,明晰工作目标和途径,用扎实的专业素养奉献特殊教育,培养阳光乐观健康的残疾学生;她坚持“特事特办”,尊重残疾儿童身心特点,遵循特殊教育教学基本规律,在课堂上、活动中实现“教学的有效性”,提升残疾学生的文化知识水平和社会适应能力。

从一线教师成长为教研组组长、教科室主任,杨琼在不同的岗位书写了特教人的奋发有为。作为学校内涵发展的引领者,她实现了教育科研课题零的突破,担任第一主研的省级课题《听障学生典型交往障碍的学校干预策略研究》,成为乐山市特殊教育学校建校25年的第一个课题,获得乐山市第五届普教教学成果一等奖、第五届四川省普教教学成果三等奖;主研的省级课题《智障学生的主体性培育研究》获得乐山市第六届普教教学成果一等奖,四川省第六届普教教学成果三等奖;《构建听障学生语言系统策略研究》荣获乐山市微型课题研究评比一等奖。

强教必先强师,只有教师的专业化水平不断提高,才能满足特殊孩子身心发展的需要。杨琼先后带领一批“80后”“90后”教师成功申报省级重点课题《听障学生不良情绪宣泄方式学校干预策略研究》,并在乐山市第六届普教教学成果比赛中获得政府二等奖,培养了一批年轻的教科研骨干教师。同时,她牵头开发完成培智部《生活适应》低中高三册校本教材,在完成3个省级课题和1个市级课题的结题工作后,又成功申报1个省级课题和1个市级课题,现担任市级课题《应用行为分析( ABA)干预轻度自闭症课堂不良行为的实践研究》组长。

她全身心地投入到特殊教育教学教研工作中,先后在四川省“天府特殊教育人才素质提升工程”——培智教育骨干教师培训班上,授课《特别的爱给特别的你》;在“天府特殊教育人才素质提升工程”——特殊教育学校培智教育转岗教师培训中,承担题为《让艺术之花在智障孩子心中开放》的专题讲座;在“国培计划(2014)山西省特校校长培训班”中,作题为《我们的艺术我们的团》的经验交流;在四川省特殊教育学校校长培训(国培)中承担专题讲座《为残障孩子插上艺术的翅膀》。

舞出阳光  舞动梦想

艺术教育作为特殊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特殊教育事业顺利发展的关键性基石之一。面对学校“听障、智障、视障”等三类残疾学生个性发展与成长成才的需要,杨琼带领团队创建了“梦与阳光”艺术团。

艺术团还在筹备的时候,有学生觉得每天早上6点半就起床练基本功太苦了。于是,杨琼让孩子们在学习艺术的过程中懂得“梅花香自苦寒来”的道理,培养学生坚韧不拔的意志品质。

艺术团成立以后,杨琼把对艺术的理解传达给深深热爱舞蹈的孩子们,通过聊天、团会、视频、报刊和网络等途径,用古今中外优秀残疾人成功的例子去激励学生,帮助他们树立自信和生活的勇气,构建孩子们看得见的理想,朝着前进的方向努力。

“梦与阳光”艺术团成立12年来,创作了5个原创作品,谱写了特校教师与聋、盲、培智三类孩子间的动人篇章,以独特的魅力和深邃的精神内涵,在各级比赛上摘金夺银。这些作品参加过全国中小学生艺术展演、中央电视台少儿频道录制演出、青岛群星奖角逐、四川省舞蹈新作比赛、省残疾人艺术节展演、2019年四川电视台“最美教师”专题演出。杨琼还带领艺术团40多名残障学生登上了全国第九届残运会开幕式舞台,获得省残联群众体育项目10万元资金的奖励,完成了培智学生健身武术操的创作和推广。

特殊人才,熠熠生辉。“梦与阳光”艺术团助力学校教育,培育学生多元发展,帮助残疾孩子重塑自信,打破“特殊”的壁垒,积极融入社会生活。曾经的嘉州好少年易雪,从师范院校教育专业毕业后返校成为一名教师;我国首位通过司法考试的聋哑人律师谭婷,把正义之声带到无声的角落;学生刘金鹏和马东凭借艺术才能走上了央视的舞台……“梦与阳光”艺术团,为折翼天使插上翅膀,舞出别样的精彩。

“艺术不是一个人的专利,它是属于所有人的权利。”怀着这样的初衷,杨琼让自闭症儿童、智力障碍儿童、视力缺陷和听力障碍孩子“一个都不少”地站上舞台,让每一个特殊的生命都绽放艺术之光。

杨琼带领“梦与阳光”艺术团参加全国第九届残运会开幕式表演。

(点击大图下载版面PDF)
© 四川省教育融媒体中心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