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绵文)近年来,绵阳市着力从打破教育体育体制机制壁垒入手,充分依托优质的基础教育资源,积极探索体教融合发展路径,综合育人取得显著成效。
加强考核评价。绵阳建立政府、部门、学校、教师、教练员、学生多层次考核评价机制,将体育教学和竞赛成绩纳入学校教育质量评价管理,按照“身体素质+运动技能”思路,设计“3+ X”体育中考模式,全市85%的学生已掌握1-2项终身受益的运动技能,近3年全市学生体质健康合格率、优良率稳定在93%和25%。
改进办训模式。该市实行“市队校办、市县联办、名校合办”多种办训模式,全市70%的省运会项目由优质中小学牵头负责,建成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特色学校129所、全国体育工作示范学校8所、国家高水平体育后备人才基地2个、国家级青少年体育俱乐部16个。建立“小初高衔接、校县市贯通”竞赛体系,确保每班有队伍、校内有比赛、校际有联赛,年均参与赛事活动的学生达38万人次。
强化经费保障。绵阳实行教育体育经费计划一条线,近三年,投入资金3 .4亿元,建成学校运动场518块、球场2268个、活动区57万平方米,基本满足体育教学和青少年业余训练需要。市财政每年列支300万元专项资金用于青少年体育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