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庆假期如何过?

增长见识 充实自我

■记者 周睿

《教育导报》
2022年第81期(总第3729期) 导报二版

国庆假期来临,家长们,你有没有为孩子制订一份充实又有意义的假期计划?

假期,是一个很好地开展亲子活动、陪伴孩子成长的机会,有家长选择带孩子出去走走,鼓励孩子在旅行中去看见、去感受、去发现。然而,受疫情影响,一些地方出行受到限制,也有家长选择和孩子宅在家中,做手工、看电影、阅读,放松心情,享受亲子陪伴的时光。充实的假期怎么过?来看看几位家长和孩子的计划,从中寻找灵感吧。

旅行计划,让孩子自己做主

国庆假期正值秋高气爽的时节,是外出旅行的最佳时间,带孩子行万里路,增长见识,过一个有意义的假期是很多家长的选择。

“古诗中说,绝知此事要躬行。我觉得孩子在小学阶段,学习是很重要的,但实践也是必不可少的,实践和学习应该是一个互补的过程。旅行可以让孩子把书本上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成都市金沙小学学生家长汪奕伶说,前不久,老师在课堂上给孩子讲到了一些地理知识,比如中国有多大,我们四川在中国的版图上位于哪个位置,还讲到了四川盆地,讲到了云贵高原,讲到了大海,孩子对大海充满向往,带他去有海的城市看看,他也能在亲身体验中去对比城市的不同,更好地吸收课堂上学到的知识。

三年前,汪奕伶曾经带儿子家睿去过印度,家睿看到了心心念念的泰姬陵,也听到了很多有趣的故事,他对古印度的历史特别感兴趣,这也激发了他对历史的兴趣。上学期,学校开设的延时服务课,他选择了跟历史有关的课程。旅行中,家睿还会用自己会的一些简单英语跟外国游客打招呼。在汪奕伶看来,这就是知行合一的效果。所以,每到假期,她都会选择带孩子出去走走。

旅行,制订计划必不可少。家长做的旅行计划,孩子不一定喜欢,往往在旅行中也提不起兴趣。让孩子自己先做一个计划,选择旅行的目的地,不仅能充分调动孩子的内驱力,也能提高孩子的积极性,加深他的自主体验,培养他的责任心。

在制订计划的过程中,孩子要自己去查资料,选择想去的地方,看看当地的天气情况和民俗民风等等,还要事先了解旅伴——爸爸妈妈的想法和需求,根据每个人的需求计划旅行时间、经费预算,并做出取舍。由于一些地方疫情反复,国庆旅行还得增加一项应急方案,比如遇到疫情管控怎么应对等。这其实是让孩子把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做计划的过程中,而查阅资料等也是一个学习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孩子可能会遇到一些困难,这个时候,家长要适时引导,给孩子一些可实施的需求和计划,和孩子一起讨论,确定合理的旅游线路。

这个国庆假期,家睿已经早早地选好了几个目的地,分别制订好了旅行计划,等着和爸爸妈妈商量后再做最后的决定。考虑到常态化疫情防控,他还到相关的网站上提前了解了目的地的疫情情况以及有没有中高风险地区,仔细研究了当地的疫情防控政策,还为一家人准备好了充足的口罩、洗手液等防护物资。除了一家人的旅行必需品,他还列出了礼品清单,准备给爷爷奶奶、外公外婆以及小伙伴们带些有意义的纪念品。

亲近自然,激发探究欲

由于一些地方疫情的反复,说走就走的诗和远方可能不太容易,但秋高气爽,又是开展户外活动的好时节,带孩子到户外走走,去亲近大自然还是必不可少的。

成都市第六幼儿园蔡桥园区家长任驰骋决定利用假期带孩子去周边人少的地方露营。“大自然中有流动的水,有跑动的鸟兽鱼虫,有生长中的花草树木,孩子可以和蝴蝶、蜗牛、小蚂蚁做朋友,观察它们的生活习性。孩子对花草、蜗牛以及下雨后长出的蘑菇特别感兴趣。我还准备和孩子一起去捡一些树叶回来做做手工。”任驰骋说,树叶可以做拼图,还可以进行拓印,家长可以引导孩子去发现,大自然中不可能找到一模一样的两片树叶,这个问题能激发孩子的好奇心,孩子就会主动去思考、去探究。

自然,是一座宝库。秋天的大自然,拥有丰厚的物藏,松果、树枝、野花、石头……都可以被收集、利用起来,家长带着孩子一起做做手工,制作标本,这些亲手制作的书签、标本等不仅让孩子增长了知识,还能放在家里做装饰,漂亮又有意义。当孩子走出家门,来到自然的环境中,孩子的社会性也可以得到有效的发展。任驰骋发现,女儿在大自然中更愿意和陌生人去交流、分享,也更愿意去交朋友,这正是一次很好的生活体验。

除了露营,带孩子去逛逛公园,去植物园寻宝也是不错的选择。任驰骋分享了自己带孩子逛公园的小妙招:预先打印好植物认知清单,再和孩子一起到公园中去寻找清单上的植物,这个过程不仅带孩子认知了植物的形态,更是一次很好的自然认知课程体验;秋天的大自然五彩斑斓,事先做一些色彩小卡片,和孩子一起去公园里寻找颜色进行配对,不仅可以锻炼孩子的观察力、色彩认知能力,还可以激发孩子对自然的热爱;还可以和孩子一起来一次写生,用画笔定格下秋日的美景,感知季节的变化。

宅家攻略,阅读、劳动正当时

都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国庆假期,如果不能外出旅行,宅在家中陪伴孩子阅读、劳动,也能度过一个有意义的假期。

“行万里路不是一定要去到什么地方,通过阅读一些地理、历史、人文方面的书籍,看一些优秀的纪录片来领略祖国的大好河山,这也是另一种形式的行万里路。”成都市东城根街小学学生家长徐斌说。这个假期,徐斌收集了《航拍中国》《河西走廊》《舌尖上的中国》等纪录片,准备和儿子隆隆一起大饱眼福。“看的过程中,家长一定要和孩子产生互动,聊聊彼此感兴趣的内容,交换彼此的看法,这样才能在观看中有所收获。”还有一些绘本、杂志,比如《二十四节气》《中国国家地理》等,都可以带着孩子一起阅读,扩展见识。

“最近,学校老师给孩子们推荐了一个趣味数学的纪录片,我觉得特别有意思。我和孩子一起观看的时候,我们都渐渐改变了对数学的一些认识,开始意识到数学不只是一个刷题、计算的枯燥学科,它还是宇宙的一个密码,是一门应用学,也是一门信息学。”徐斌说,国庆假期,他准备和儿子一起看一看讲述天才数学家故事的印度电影《拉马努金》,加深儿子对数学的认识,培养他对数学的兴趣。

假期里也是开展劳动教育的好时机。劳动就是要动手实践,让孩子在小区里主动捡捡垃圾,维护环境的干净;在阳台上开辟一块“农场”,体验一把种植的快乐;在厨房里一起做做美食,还可以共享亲子时光。……这些劳动体验不但能提高孩子的生存能力,更能引导孩子学会感恩、珍爱生活,是一次难得的亲子教育。

(点击大图下载版面PDF)
© 四川省教育融媒体中心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