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校园“三位一体”, 助力幼小快乐衔接

■记者 马晓冰(图片由受访学校提供)

《教育导报》
2022年第87期(总第3735期) 导报二版

2021年3月,教育部颁发了《关于大力推进幼儿园与小学科学衔接的指导意见》,促进幼儿园和小学科学衔接。充分、全面的入学准备和入学适应教育,对提高教育质量,促进儿童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和身心健康成长具有重要意义。

教育不符合孩子的需求、小学不了解幼儿园、家长不理解学校,有效的衔接工作就无从谈起。只有幼儿园、小学、家长“三位一体”共同努力,在教育方法上统筹与兼顾,才能帮助孩子自然、顺利过渡。

幼儿园:激发探索兴趣,唤起幼儿对小学的向往

汉字是怎么来的呢?没有汉字以前的人们是怎么记录事情的呢?带着满满的疑惑,四川天府新区大林幼儿园大三班的孩子们一起倾听了《仓颉造字》的故事。“一个汉字就是一个故事,从形态到内涵,汉字是独特的文字符号,是民族文化的象征。”执教老师张丽萍说,“根据孩子们对汉字的兴趣,我们进行了一系列汉字探秘活动,让孩子们邂逅象形文字,探索象形字和现代汉字的联系和延伸,开启文字探秘之旅。”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明确指出:要激发大班幼儿对图书和生活情境中文字符号的兴趣,帮助幼儿了解文字的意义和用途。“老师,我知道这本书叫《有趣的象形字》。”“老师,我认识我自己的名字。”“老师,这个像鸟儿在飞一样的字念什么?”在“汉字大搜查”活动中,孩子们进行了“我认识的汉字”“报纸里的汉字”“找汉字”“我来教认字”等与汉字的互动游戏。

老师给了孩子们很大的自由空间,他们可以选择自己感兴趣的方式寻找汉字,用彩纸、画笔、贴纸等各种材料记录认识的字。在找到自己的“汉字朋友”后,孩子们当起了小老师,向小伙伴们介绍“汉字朋友”的名字,讲述自己与它相识的故事,和小伙伴们一起认字。“在当小老师的过程中,孩子们不仅学习能力得到了提升,也锻炼了语言表达能力,增强了他们的自信心。”张丽萍说。

分享环节结束后,老师带着孩子们一起梳理认识字的方法。“我是用纸记下来的。”“我把它画出来了。”“我在这本书里认识了这个字,这里我做了标记。”“我给它拍了照片。”孩子们七嘴八舌地提出自己的方法,也倾听、学习了其他伙伴的方案,并迫不及待地在班级中继续寻找认识的字。

保护幼儿的好奇心与主动性,支持幼儿持续的探究行为,是入学准备中学习准备的重要方面。“孩子提出的各种方法,我都鼓励他们进行尝试,他们会下意识地自己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张丽萍说,允许孩子天马行空、刨根问底,是尊重和保护孩子学习兴趣的最好方式。

“写写画画字”的活动则充分展现了孩子们的想象力,山、水、雷、电在充满想象力的绘画解释中鲜活了起来,同样的汉字落在纸上,变成了五颜六色的不同阐释。“幼儿在用绘画的方式表达文字时,注意力很集中,常做这种训练有助于他们专注力、想象力与创造力的发展。”张丽萍说。写字、绘画还能锻炼幼儿手部的灵活性和协调性,有助于孩子们积累前书写的经验。

想要认识更多的字、学习更多的知识,成为了汉字探秘活动后很多小朋友的心愿。当他们知道,成为一名小学生后就会接触到更多有趣的文字后,更加期待小学生活了。

小学:充分了解幼儿,帮助新生逐步适应环境

“亲爱的小元宝们,语文书喜欢红色,就像鲜艳的红领巾一样。你知道哪里有一面红色的墙吗?快去寻找吧!”四川天府新区元音小学一(5)班的孩子们正兴奋地围着易涵老师,仔细倾听“小魔怪”留下的线索,这可是他们找到语文课本的关键。一堂别具一格的语文课正在校园里进行,不同于坐在教室里听讲的课堂,孩子们走出了教室,跟着绘本《小魔怪要上学》中“小魔怪”的指引,一边寻宝——语文书,一边熟悉着即将度过6年学习生活的小学校园。

《小魔怪要上学》是孩子们耳熟能详的绘本故事。教室里,易涵先带着孩子们回顾了小魔怪上学的故事,和初上小学的孩子们一样,小魔怪也想去上学,想读书和交朋友。学会了识字、读书的小魔怪从一个脾气很差的小朋友变成了一个爱读书的好孩子,并带动爸爸妈妈也爱上了阅读。从此,家里的气氛也变得不一样了,多了温暖、多了笑声……正当孩子们津津有味地听着故事,表示自己也像小魔怪一样通过学习和努力变得越来越好时,他们突然发现准备学习的语文书不见了。一阵哄乱之下,易涵提醒孩子们:“语文书被小魔怪藏起来了。”

经过故事的铺垫,孩子们已经完全“入戏”,吵着嚷着要去找回语文书。易涵便组织他们整齐列队,到“小魔怪最喜欢的图书馆”寻找线索。开学第一周,孩子们对校园环境并不熟悉,一边兴奋地走向图书馆;一边好奇地四处打量。

设计这样的环节,正是为了尽快消除孩子们对新环境的陌生感。从幼儿园进入小学,本就面临着各个方面的变化,又遇到疫情“线上开学”,孩子们与小学校园的相遇被迫延后,而在探秘式的课堂设计中,孩子们不仅对学校学习空间留下了印象,还会增加几分独特的故事感和体验感,与环境的亲进度大大提高。这也是《小学入学适应教育指导要点》中,帮助孩子身心适应,喜欢学习的重要部分。

使课堂贴近幼儿,必须了解幼儿。在迎接一年级孩子们到来前,元音小学一年级的老师要先去幼儿园进行为期两周的跟岗体验,与大班的孩子们一起上课、共同游戏、互动聊天,在对幼儿所处环境的切身感受中,更好地帮助他们适应小学生活。

“如果单从主观经验出发,是会高估或低估孩子的能力水平的。”元音小学一年级教师游丹说,“我们需要真正去关注处于过渡阶段的孩子,去了解他们的特征、需求,才能有针对性地采取更加灵活、适合的教学方式。”

家长:注重家校沟通,把握教育契机

大班下学期是幼小衔接的重要时期,为了增进家(园)之间的了解,更好地开展为幼小衔接而做的准备工作,四川天府新区大林幼儿园大二班进行了一次班级家访。在家访中,家长们提出“早上叫孩子起床太困难了,有时孩子还会哭。”“孩子总拖延,做事爱磨叽。”等问题,这些问题都体现出孩子缺乏时间观念,没有养成好习惯。为了让孩子感受时间的意义,教师李欢带着大二班的孩子们开展了“升级版”晨间签到活动。

以前班级晨间签到采用的方式是:在固定的时间点,教师统一点名,点到的孩子答“到”,便完成了签到。而就家长提出的问题来看,孩子听到自己的名字并做出反应,只停留在签到的形式层面,并没有真正感受到“入园”的意义以及时间的重要性。怎样让孩子有按时做某事的主动性,有一定的时间规划意识,签到活动带来了契机。

讨论、比较各种签到方法后,孩子们一致决定用签到表来进行晨间入园签到,并提出了“晨间入园签到表”具体设计方案:由老师设计一个表格,内容是“姓名”与“时间”,每个小朋友入园后,就在自己的名字处填入到场时间。第二天,孩子们早早来到了幼儿园,纷纷赶去“晨间签到处”签到。李欢观察到,以前总有孩子在8:40以后才入园,签到活动开启后,孩子们8:30就到齐了。

小小的签到表,为入园过程增添了一分仪式感。老师与孩子们共同商议,采取孩子们自己选择的方式,孩子们遵守时间的行为也越发积极主动起来。随着签到环节的不断调整和深入,孩子们逐渐养成了准时入园的好习惯。“自主签到看似只是生活中的一个小环节,却在无形中给孩子们创设了民主、自由、接纳的教育环境,增强了孩子们的责任感、归属感、时间感和自我认同感。”李欢说。

把握生活中的教育契机,为孩子创设成长的环境,给予孩子锻炼的机会,往往能够达到“不教而教”的效果。家庭是学校(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家(园)需携手,运用科学的方式解决幼儿教育中出现的问题。家长可以在与教师的有效沟通中更加了解孩子,同时学习借鉴一些教师的引导策略,提高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和自我管理意识,为孩子顺利适应小学生活做好准备。

(点击大图下载版面PDF)
© 四川省教育融媒体中心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