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字里的乡愁

■苑广阔

《教育导报》
2022年第92期(总第3740期) 导报四版

■苑广阔

到外地上学以后,我发现有些汉字,好像只和某个地方有关,甚至只和你自己有关。到了别人身上,就显得十分陌生,难以理解,或者干脆不认识。

我出生长大的村庄叫“苑家庄”,我们村除了嫁过来的女性,全部都姓苑。“苑”字对我,当然是毫不陌生。到了外地上学,发现很多同学,包括一些老师,竟然都不认识这个字,多数情况下他们会把它当成“宛”念出来。

我老家所属的市叫“临沂市”,所在的县叫“沂水县”,它们应该都和一条叫“沂河”的河流有关。沂河的周边,还有“沂南县”“沂蒙山”等等含有“沂”的地名。

按理说,部首“三点水”加上一个“斤”字组成的“沂”,是一个很简单的字,但是到了外地以后,我发现同样有很多人不认识这个字。当他们问我来自哪个市或哪个县的时候,我告诉他们来自“临沂”或“沂水”,很多人都不知道到底是哪个“沂”。

这多少让我有点小小的失落,感觉自己的家乡名气太小了,远不如同省的青岛、济南那么大名鼎鼎,人人皆知。

后来也就淡然了,甚至感觉自己独占了一个“沂”字一样,小失落也成了小窃喜。

上大学的时候,我们班里有一个来自河南的同学,他的名字叫肖俊沂,每次听到或者是叫着他的名字,我都想起了自己的家乡,倍感亲切。于是我们就走得比较近,成了大学四年的好朋友,至今也保持着联系。

我觉得他名字里的“沂”字一定有来源。熟悉了以后,我曾经问过他,“沂”字不常见,你的名字里怎么会想到用这个字呢?

果然没有让我失望。他说他的爷爷是一个军人,曾经在沂蒙山地区参加革命战争,并且负过伤,可以说是九死一生,所以爷爷就用“沂”字给他起名,算是对过去革命岁月的一种纪念。

不管是“苑”还是“沂”,之所以那么多人不认识,当然不是因为不认识的人文化水平就低,不过是这样的字在现实中应用得少而已。

很多人不知道我的家乡,我同样也不知道别人的家乡,不认识和别人的家乡有关的汉字。

大学刚开始,同学之间互相介绍自己的家乡,其中有一个来自甘肃岷县的同学,他说自己家乡有一条河——洮河。当他在黑板上写出“洮河”两个字,有人把“洮”读成了 tiao,也有人读成了 zhao,但就是没有几个人能够读出它的正确读音 tao。

这和我们老家的“沂”字,几乎如出一辙。这说明,汉字里确实是有乡愁的,而且这个乡愁,往往只有你自己才能够明白、理解。

毕业参加工作以后,单位要求做名片,我特意把自己的姓名都标注了拼音,这样免得自己和别人都尴尬。

如今,我上学的女儿,同样有了因为名字带来的烦恼,经常回来抱怨,哪个同学又把她的姓叫成了“宛”。我听了,只是微微一笑。

(点击大图下载版面PDF)
© 四川省教育融媒体中心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