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教育发展 “养”未来栋梁

——屏山县管理小食堂的大智慧

■本报记者 鲁磊

《教育导报》
2022年第92期(总第3740期) 导报二版

“哇,魔芋烧鸭子,我最喜欢了。”午饭时间,屏山县清平乡民族中心学校八年级学生黑来石马打好饭菜,在餐厅乐滋滋地吃了起来。“比家里的饭菜还好吃,周一到周五每餐一荤两素一汤都不重样,美味又营养。”

作为2012年首批营养改善计划国家试点县,屏山县不断加大资金投入和软硬件建设力度,努力推进营养改善计划规范管理,获评“2021年度全国阳光校餐示范县”,逐步实现食堂供餐全覆盖,受益学生累计达29 .6万人次。经过10年艰难探索,走出了一条符合屏山县情、适应全县教育发展的营养改善之路。

夯基固本,基础条件大变革

“营养改善计划试点之初实在太难了!”时任县学校营养办负责人感叹道。2012年上半年,屏山县开始推行蛋奶模式,当时该县村小交通落后,老师们手持电筒沿着崎岖的山路,将牛奶、面包、鸡蛋背运到校,分发到每个山区孩子的手中,清平乡龙宝小学负责人黄宗权因此成了名动一时的“背夫校长”。

蛋奶模式显然不是营养改善计划的最佳模式,为努力推进营养改善食堂供餐,全县打紧安排、统筹规划、积极争取,累计投入建设资金约1 .7亿元,按《中小学食堂建设和管理服务规范》四川省地方标准,新建、改建学校食堂114所、面积58224㎡,生均食堂面积达1 .1㎡。经过各方不懈努力,2018年,全县实现营养改善计划食堂供餐覆盖率从最初14 .18%提升到100%。

曾分管教育基建工作的县教育体育局副局长介绍,考虑到屏山县作为曾经的国家级贫困县经历了大型移民搬迁后财力薄弱的情况,教体局在规划学校食堂建设项目时将食堂设备设施同步纳入预算,并预留10%的建设经费,同时配套教育附加费,累计投入资金3000余万元用于食堂洗消、储藏设备和学生餐具等设备设施采购,确保食堂建成即能投入使用。近年来,屏山县逐步探索建立全过程信息化管理,累计投入1000余万元,实现“互联网+明厨亮灶”全覆盖,全县11所学校完成四川省学校智能化管理系统学校端建设、30所学校食堂监控接入四川省学校智能化管理系统,进一步规范了营养改善计划精细化管理。

完善机制,规范管理大促进

“营养改善计划涉及全县学生,是实实在在的惠民工程,只有向管理要质量,才能做好这项工作。”县教育体育局分管副局长岳钰表示。

近年来,屏山县不断探索县委、政府、县级部门、学校三级联动的学校食堂管理机制,细化完善《屏山县中小学幼儿园食品安全工作实施方案》,明确膳食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工作职责,凝聚管理合力。相继制定了《屏山县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食堂供餐模式管理办法》等制度办法20余个,促进了采购、资金、人员等规范管理,实现全县学校食堂自主经营,确保食堂公益性和服务性。建立食堂从业人员准入机制,定期考核从业人员,及时对考试不合格人员进行岗位调整。按统一招标、统一采购、统一配送、统一价格的要求依法依规采购,建立食材溯源机制,确保食材来源安全。形成县级领导调研、部门联合督查、学校定期自查的督促检查机制和食品安全、党风廉政“双教育”制度。

创新举措,膳食质量大提升

“为了让孩子们吃得健康又营养,我们想方设法提升膳食质量。”屏山县学校后勤保障指导中心负责人喻地万表示,“全县配备了1名专业营养师,学校配置了专(兼)职营养健康管理员,科学制定营养餐带量食谱,执行带量供餐……”据了解,屏山县根据带量食谱,测算出基本营养健康餐标,足额执行国家补助膳食基础标准,将国家补助资金的每一分钱都用于学生营养改善。县财政每年投入1000余万元,按每生每天1 .5元标准配套食堂设备设施维修维护、从业人员工资、水、电、气等食堂运行经费。

近年来,受市场因素影响,猪肉等肉食食材价格波动较大,屏山县结合物价上涨的实际情况,从2019年秋期起,在国家膳食补助标准4元/生·餐的基础上按1元/生·餐每年配套经费700余万元,及时对学生膳食标准进行补充(2021年秋期起,国家膳食补助标准上调至5元/生·餐,屏山县补充0 .5元/生·餐)。

国家补助标准是统一的,但不同地区、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个体需求又有所不同。自实施学生营养改善计划以来,屏山县大力宣传,按3+ X、4+ X、5+ X( X为家长承担部分)模式,鼓励家长在国家补助的膳食标准基础上做加法,确保不因实施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导致学生伙食费发生挤出效应。“原来对营养餐有误解,认为营养餐就是免费午餐,学校的政策宣传让我们明白了营养改善的真正含义。”龙华中学一学生家长说,“国家都这样关心我们的孩子,作为家长有什么理由不承担孩子健康成长的义务呢?”

营养改善计划不仅要让学生吃得饱,还要让他们吃得好,屏山县坚持以常态培训、知识测试、技能大赛等形式,花大力气提升从业人员业务能力和思想素质,着力提升食堂饭菜质量。

据悉,自实施营养改善计划以来,学生体质明显改善。

(点击大图下载版面PDF)
© 四川省教育融媒体中心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