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到自己想跑的路

■冯娟

《教育导报》
2022年第94期(总第3742期) 导报四版

 

《在轮下》

[德] 赫尔曼·黑塞著

朱雁飞 译

出版社:湖南文艺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9年5月

ISBN:9787540491024

 

■冯娟

单看赫尔曼·黑塞这本《在轮下》的书名,会觉得不明所以,直到读完才明白,它源于文法学校校长告诫主人公小汉斯的一句话:“千万别松劲啊!要不然会掉到车轮下面去的!”然而,天资聪颖又勤奋好学的汉斯最终还是掉在了车轮下,成为社会的牺牲品。

汉斯自小就是别人家的孩子,他聪明、听话,目标明确,成绩优秀,一直是年级第一名。作为小镇最优秀的“做题家”,他是冲击神学院的唯一人选。父亲、老师、校长皆对他寄予厚望,在他们不厌其烦的提醒和督促下,为了高效利用时间,汉斯不再去参与他最喜欢的钓鱼、散步、游泳活动,放弃了养在笼子里的小兔子,忘掉了惬意的放木筏游戏,不去想令他沉醉的被冷杉树覆盖的蓝色山峰、绿色的水草和起风的森林,将全副身心和所有时间都用在了希腊文、拉丁文和数学的学习上,小小年纪的他,没有片刻的喘息,常常双眉紧锁、眼眶凹陷,一脸的疲倦。功夫不负有心人,汉斯以优异的成绩考取了神学院,成了所有人的骄傲。

但真正的转折也发生在这里。他在神学院结识了性格狂放、桀骜不驯的天才诗人赫尔曼,两人互相引为知己。赫尔曼充满艺术气质,兴趣广泛,性格奔放,他蔑视一切刻板规则,敢于挑战权威。他问一直埋头苦读的汉斯:为什么一定要有好成绩呢?你真的喜欢做牧师吗?这是汉斯从来没有想过的问题。他仿佛是被安排在既定轨道上的小火车,只知道一直向前跑啊、跑啊,却从来没有想过为什么要跑,也从来没有思考过这是不是自己想跑的路,并且也从未想过在好成绩之外还有第三种选择。

赫尔曼多次任性的出格举动,最终受到处罚,被神学院开除。而失去知己的汉斯,在心理痛苦和学业的重压下,患上了神经衰弱,被迫休学回家。家乡优美静谧的自然风光给予了他无尽的安慰和疗愈,身体稍微康复后,他尝试着去做父亲当初最看不上的钳工学徒,但却在一次酒后的失足落水中丧生,结束了他短暂的一生。

合上书页的那一刻,我内心被伤感的情绪充满,欲言又止,欲哭无泪。似乎是你眼睁睁地看着小汉斯越来越下坠的手,但却不知道怎么去拉他。读完《在轮下》的几日,我一直在思考一个问题:一个人到底该怎样选择自己的路,该如何度过自己的人生?好像也并没有标准的答案。导致汉斯跌落的原因一方面是外界持续的重压,另一方面也在于他从来没有思考过什么才是自己想要的生活,也许父亲和老师从来没有给予过他思考的空间和机会。

忽然想到昨晚看的电影《东京贵族女子》中的华子,27岁的她自幼生于富贵之家,养成了贤良淑德的品性,一直背负着被家人催婚的压力。起初,她也没有构思过自己理想中的婚姻生活,只是不断地通过家人介绍去相亲,直到嫁给门当户对的贵公子后才发现,哪怕住在最豪华的公寓里,面对无尽孤独的日子仍是难捱的。心灰意冷之下,差点抑郁的她终是觉醒,不顾父母反对,勇敢提出离婚。她开始踏出舒适圈,找工作,交朋友,开阔眼界,拥抱丰富多彩的生活和无限的成长空间。与汉斯相比,华子是幸运的,她勇敢地逃离了外界给予她的贵族女子的人生轨道,为自己创造新的生活。

也许,当一个人开始听从内心的声音,尝试做出选择,学会安排自己的生活,他便能够一点点地收复失地,慢慢树立边界,逐渐构筑起自己的世界。像年轻的黑塞说的那样:一切生物都在阳光下按照各自的生命规律活着,唯有人类却受着自己所定框架的约束,屈从于未必全部正确的种种条规。

整本书的语言,延续黑塞作品一贯的语言风格,具备着诗歌的简洁优美和音乐韵律,让人忍不住念出声来。作者在小说中,不惜笔墨地描绘着大自然的美妙和童年的趣味,以及普通劳动者的快乐。

无论《在轮下》是否像很多评论家说的那样,是黑塞在抨击当时腐朽的教育制度,为自己少年的苦难默哀,但艺术总是指向启迪和升华。汉斯曾经面对的残酷现实,后人该如何避免,或者该如何更好地处理和面对,则是每一位读者包括如今的我们该认真思考和探讨的问题。毕竟,我们终此一生的努力,就是要摆脱他人的期待,找到自己真正想跑的那条路。

(点击大图下载版面PDF)
© 四川省教育融媒体中心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