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小小社区规划师”

——“儿童友好社区”创建活动的实施策略研究

■林文红

《教育导报》
2022年第97期(总第3745期) 导报三版

“小议员”们实地考察无边界美术馆的规划建设地点。(图片由芳草小学提供)

10月15日,正值周末,来自芳草小学、玉林中学的10名学生齐聚成都市高新区蓓蕾社区党群服务中心。作为社区“小议员”,他们分享暑期小组创建儿童友好社区活动过程,讨论并通过了蓓蕾社区“儿童议事会”章程。“蓓蕾花开,翼起成长”儿童议事会是由蓓蕾社区牵头发起、高新区芳草小学合作、社区儿童代表组成的儿童参与、协商、决策的议事平台,是创建“儿童友好社区”的组织机构,目的是真正让儿童成为理解社区、拥抱社会的人。

自1996年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及联合国人居中心提出“儿童友好型城市( CFC)”的倡议以来,至今已有20多年。2021年9月30日,国家发改委联合22部门发布《关于推进儿童友好城市建设的指导意见》。

今年1月,成都市发布《成都儿童友好城市建设五年行动计划(2021—2025年)》,从“社会政策、公共服务、权利保障、成长空间、发展环境”五大方面,提出14项具体行动43项任务,力争到2023年,建成一批儿童友好社区、儿童友好单位示范,落地一批儿童友好重大项目;到2025年,实现儿童友好社区建设全覆盖。5月,蓓蕾社区成为成都市儿童友好社区创建的试点社区,社区与学校协商,希望学校参与创建儿童友好社区活动。暑假,芳草小学在四年级发起了“我是小小社区规划师”的倡议,这项指向“家校社”合作的综合实践活动紧锣密鼓地实施起来。

◆问题导向,组队研究

什么是儿童友好社区?儿童友好社区如何建设?有哪些成熟的经验可以借鉴?有没有可以实地考察的、成熟的儿童友好社区?芳草小学在学校综合实践课程实施中积累了丰富经验,培养了一批综合实践课程教师,并成立了高新区首个综合实践工作室,为区域和学校综合实践开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首先,学生为“主角”,教师当“指挥”,家长打“配合”。在老师指导下,学生查阅相关文献。比如:在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官网,查找构建儿童友好城市和社区的手册,学习《儿童权利公约》;在“知乎”等网站,阅读《儿童友好城市建设的国内外实践述评》(4个国外案例+4个国内案例)、《国外儿童友好城市建设的特色做法》;在学习强国平台,观看视频“重庆渝中:儿童友好,让社区更美好”等。各小组根据自己的选题阅读了相关文献:如《儿童友好社区街道环境建构策略》、《社区儿童教育资源开发与儿童友好型社区建设探索》等。

其次,组建研究小组,进行专题培训。学生们根据兴趣爱好和志趣,自由组建小组,四(4)班组建研究小组7个,四(8)班有2个研究组;玉林中学初三学生有两名学生组成一组。7月21日,我们在线上组织了一次“我是小小社区规划师——四年级暑假综合实践活动培训会”,四年级4个班、50多名学生和家长参与。活动中,进行了前期研究的孩子们就活动背景、什么是儿童友好社区、活动目的、活动流程等交流,特邀在英国工作的家长就国外儿童友好社区经验和国内对比分析,帮助孩子们选题。

最后,从四个维度,确立主题。在家长的支持下,各小组多次在线研讨,确立小专题方向。如“儿童友好社区公共空间及设施调查与研究”“小小职业体验官”“打造儿童艺术游乐空间”“蓓蕾社区营造阅读氛围的调查和建议”。各组从儿童友好社区创建的四个维度,即制度友好、空间友好、服务友好、文化友好选题,开展研究。根据主题,孩子们从目标、任务、时间、步骤、总结几个方面制订研究计划。

◆按部就班,展开研究

1 .问卷调查。各小组围绕研究主题,线上通过问卷星进行问卷调查表,通过微信等平台,在学校各班级进行问卷调查。线下到蓓蕾社区、沙子堰社区发放问卷。各组对数据进行分析。

2 .实地访谈。8月3日,5名同学到蓓蕾社区采访了张晓静书记,他们调查了创建儿童友好社区原因、社区的资源和问题等。“魏去智组”还针对社区营造阅读氛围开展更详细的调查,如社区如何增加对阅读的宣传,营造良好阅读氛围;如何增加阅读资源、提高阅读便利性,培养志愿者队伍等。

3 .撰写报告(形成提案)。在调研和访谈基础上,各组提出了各自的调查报告。

“秦朗组”针对儿童友好社区公共空间及设施提出:建议一:儿童活动场地不足,需结合不同年龄段儿童的特征、需求,对现有存量空间、建筑外立面进行改造,打造不同类型的儿童活动场地;挖掘辖区内书店、咖啡店等资源,实现空间对儿童共享;采买移动运动装置,实现社区公共广场与运动场所的功能变化。建议二:以“1米高度看世界”的视角,结合社区儿童需求,对现有儿童活动、公共设施进行优化。植入儿童喜爱程度高、符合儿童身高的公共活动设施,同时增加同比例的看护设施。建议三:根据不同空间属性安排多元化的儿童活动,充分满足儿童的喜好,激发参与意愿,同时在活动中培养儿童社会责任感。

“肖衍泰组”走访了辖区内35家商户和企业,发放问卷87份,了解了社区商家对学生们开展职业体验的态度,给社区创建写出提案,社区组织开展各种职业体验活动,如走进立法、司法机关等。玉林中学两位学生为喜欢运动的孩子发声,希望社区增设球类运动场馆,安置移动篮球架、乒乓球台和羽毛球网。

4 .创建儿童议事会。暑假,社区和学校携手组织儿童议事会的组建,四(4)班就有20多名学生报名参加。因疫情防控,他们通过竞聘视频方式,报名参加安全议事会、文明议事会、环保议事会、健康议事会、儿童权益议事会、记者团、直播团等组织。儿童议事会以儿童参与的形式,通过社会化评价体系,帮助儿童从不同角度认识自己,帮助孩子成长。

5 .开展议事活动。开学后,社区协同学校已开展3次儿童议事会活动,讨论儿童议事会章程、无边界美术馆建设和规划、儿童友好跳蚤市场的调研等,发挥儿童在友好社区建设中的主导作用。

◆实践反思,落实研究

秋季开学不久,我们组织了一次儿童友好社区创建线上讨论和分享会,各小组交流了参与活动的过程和感受。孩子们说,走出家门,真正参与到社会工作中,和各个年龄层次的社区居民交流沟通,收获很多。当遇到困难和阻碍时,不灰心、不放弃,更深入地了解了社区和为大家提供服务的社区工作人员,更热爱自己的社区,并愿意为社区贡献自己的智慧和力量。高新区综合实践教研员周旋律评价道:“活动效果明显,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小组合作能力、学生多媒体运用等方面综合能力得到增强。”活动结束后,我们从以下几方面进行了反思:

一是儿童视角。创建儿童友好社区从儿童视角出发,让儿童参与公共事务。参与活动的既有学校北区、南区四年级的学生,还吸引了玉林中学的中学生。儿童议事会让儿童有可以发表建议的机会;儿童提案站在儿童的需求给社区提出建议,采纳儿童提案给儿童更大的积极性和成就感。

二是家校社协同共育视角。社区专门为创建儿童友好社区搭建平台,给予人力物力保障;芳草小学综合实践团队带领四年级学生参与创建活动;家长积极支持孩子参与社区创建活动。学校和社区携手组建儿童议事会,开展相关培训、研讨、交流,让学生在活动中提升责任担当和主人翁意识。

三是科学研究视角。活动之初,强调问题导向,引导学生采用文献分析法,学会在做项目前,如何做足功课,如何参考成熟的文献,学习和借鉴。通过组建团队、制订计划、实地考察访谈、设计问卷、问卷调查、问卷分析、撰写调查报告、给社区写提案、反思活动等,让学生初步掌握了社会科学研究过程与方法。

四是团队互助视角。孩子们在活动中意识到团队合作的重要性,组员们会相互鼓励;实地走访让大家提高了与陌生人的交流沟通的能力,锻炼了胆量和意志力;撰写的《儿童友好社区公共空间及设施调查与研究》调研报告,参加了成德眉资2022年青少年创新思维及科学实践邀请赛(科学小论文和社会调查小报告比赛)并获奖,《儿童友好行动“小小职业体验官”项目提案》推荐参加高新区红领巾小提案征集。

(点击大图下载版面PDF)
© 四川省教育融媒体中心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