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馆我的精神故乡

■杨黎明

《教育导报》
2022年第97期(总第3745期) 导报四版

由于工作关系,我经常到全国各地出差。每到一座自己未曾到过的城市,心里总不免产生“陌生”和“新鲜”两种奇特的感觉。

对一座城市的新鲜感,通常来源于这座城市里居民陌生的口音、新奇的建筑、特色的饮食、繁华的街景、珍稀的古迹。但我对这些常人都很感兴趣的东西并不“来电”,我只对一种地方很感兴趣,那就是图书馆。每到一个地方,只要有空,我总会去这城市里的图书馆逛逛。哪怕不借书,只是逛逛,都觉得很好。那对我来说,似乎有一种回家的感觉。

虽然每座图书馆的建筑外观不尽相同,但里面的设施却大致相似。都是一排排书架,整齐地码放着一排排或新或旧的图书。最重要的是,在不同的图书馆,总是能看到同一个古人所留下的同一部作品。在不同的地方、不同的图书馆,看到相同的作者、相同的书,难免会有一种他乡遇故知的感觉。这种感觉,足以使你忘却“独在异乡为异客”的孤独与寂寞。

和图书馆结下不解之缘,是在大学时代。那时,19岁的我,独自一人来到南昌这座陌生的城市求学。这是我生平第一次出远门,也是我有生以来到过最远的地方。刚入学之时,和所有新生一样,由于人生地不熟而感到非常孤独。幸好,当时有位室友在大学之前就在南昌上学,因此,他对南昌再熟悉不过。周末的时候,他骑着自行车带着我遍游大街小巷,逛图书市场、古玩市场等地方。其中有一次,突然把我带到一个犹如世外桃源的大院子里头,里面坐落着一座宏伟的大楼。我抬头一看,是“江西省图书馆”。这是我这个农村孩子第一次见识啥叫“图书馆”,也是我生平第一次走进这个神圣的地方。

一进图书馆大厅,就看见正堂上龙飞凤舞地写着高尔基的那句名言:“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整个大厅安静肃穆,颇有某种“圣殿”的意境。往里走便是一间间藏书室,里面整齐地码放着各种泛黄或崭新的书籍。第一次看到这么多藏书,使我有一种刘姥姥进大观园的感觉,顿时使我兴奋得手舞足蹈,激动不已。

自那以后,每个周末,我都会风雨无阻地来到这个图书馆复习功课,或借阅书刊。4年的大学光阴,使我对这座图书馆产生了很深的感情。记得我每次来图书馆,我都坐在北边最角落的那张桌子,除非此前已被人占坐。这个位置光线较好,且安静,抬头就能看见墙上挂着一幅艳丽的红梅图。这幅梅花图,恍若一次次提醒我:梅花香自苦寒来。寒门子弟,不刻苦勤学,何来光彩的未来?因此,只要一坐在那里,我就不好意思偷闲。

转眼间,十多年过去了。我的钱包皮夹里,一直随身携带着当年在那图书馆办理的借书卡。或许是一种缅怀吧!缅怀它陪我在那里度过的4年光阴。带着它,就像带着一位能见证我往昔的老朋友。每当出差或途经南昌之时,我必定抽空到省图书馆去走走,必定到那张我曾经坐了4年的座位上坐坐。哪怕只是小坐一会儿,也觉得倍感温馨。

人活一世,总有些日子,值得我们怀念,总有些人,值得我们惦记,也总有一些地方,让我们难以忘怀,特别是那些我们曾经奋斗过的地方。江西省图书馆,就是这样一个让我不肯忘却的地方。

自那以后,逛图书馆便成了我的个人嗜好,或者说一种个人情结。每到一座陌生的城市,总想去那座城市里的图书馆坐坐。图书馆,就是令我无比眷恋的精神故乡。在这精神的故乡里,我愿意做个捉蜻蜓的孩子,快乐地捕捉智慧,捕捉每一个闪亮的精灵。

(点击大图下载版面PDF)
© 四川省教育融媒体中心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