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好校内外“组合拳” 促“双减”落实落细

■德阳市教育局

《教育导报》
2022年第104期(总第3752期) 导报二版

11月29日,2022年全省“双减”工作视频会议在成都召开,总结一年来全省“双减”工作成效,交流各地工作经验,研究部署下一步重点工作。会上,德阳市教育局、成都市金牛区教育局、成都市盐道街小学、眉山市教育和体育局、广安市教育和体育局、绵阳市涪城区教育和体育局作交流发言。今日起,本报将陆续摘登以上单位的交流发言,本期呈现德阳市在落实“双减”政策中采取的措施和取得的成效。

打好校内外“组合拳” 促“双减”落实落细

德阳市认真落实“双减”决策部署,以立德树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核心任务,以校内提质、校外减负、规范治理为关键抓手,坚定不移推进“双减”工作取得实效。作业管理达标学校100%,提供义务教育课后服务的学校100%,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压减率达90 .97%,学生过重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有效减轻,人民群众教育获得感和幸福感持续提升。

高位谋划,扎实推进“双减”工作

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坚决扛起“双减”工作政治责任。提高政治站位。把“双减”作为践行“两个维护”的重大政治任务,写入市第九次党代会报告和政府工作报告,列入重点工作。强力统筹推进。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多次就“双减”工作召开会议研究部署。市委教育工作领导小组设立“双规范双减”专项工作组,成立由市委、市政府分管领导任组长、26个相关部门负责同志为成员的“双减”工作领导小组,建立党委领导、政府主导、专班统筹、部门联动的“双减”推进落实机制,健全市级部门会商和区(市、县)调度制度,完善风险处置和维稳联动机制,形成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加强跟踪督办。市政府教育督导委员会将“双减”工作列为教育督导“一号工程”,组成督查组,确保“双减”各项刚性任务全面按时完成。

育人为本,校内教育提质增效

坚持把提升学校教育教学质量作为“双减”主要目标,让学生学习更好地回归校园,在校内“吃饱”“吃好”。向作业要“质量”。建立作业审核、公示、登记、通报、举报五项长效管理机制,开展作业质量专项督查与教师作业设计能力专题培训。出台作业管理专项文件,明确作业时长、作业类型等规范性要求,引导学校加强分层作业设计,增加体育、阅读等实践性作业,严格控制作业总量。向课堂要“效率”。严格落实国家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开齐课程,开足课时,坚持起始年级“零起点”教学。聚焦课堂主阵地,遴选4个示范区(校际共同体)、50所示范校、30所幼儿园,开展现代课堂教学改革和幼小衔接攻坚,探索改革传统课程结构、构建新型教学关系、落实学科素养培养。细化学科教学规范,全流程改进备课、教法、学法、监测、评价等环节。开展中小学教学拉练观摩活动,每月随机选取“会诊”学校,集合多方力量,通过推门听课、查教师备课、查学生作业等,“把脉问诊”教学常规,现场“开方”提升质量。向课后要“效果”。推行“5+2”课后服务模式,保证每周5天、每天2小时课后服务时间,实现义务教育学校和有需求的学生全覆盖。创新“基本托管+素质拓展”课程模式,学校除保证基本看护、作业辅导外,开设体育、艺术、科技、劳动等丰富的素质拓展类课程100余门。探索“1+ N”假期托管,在全省率先试点周末不超过1天、寒暑假不少于7天的假期托管服务。

依法治理,校外教育健康发展

坚持把校外治乱减负作为“双减”工作重要抓手,持续规范培训秩序。严格审批准入。全面执行面向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和面向学龄前儿童培训机构“零”审批。全市321家学科类培训机构“营转非”后继续办学29家、转型122家、注销170家,压减率达90 .97%。所有学科类培训机构收费实行政府指导价,培训收费降低约70%。严格日常监管。制定培训时间、教师队伍、黑白名单管理等12个规范文件和配套措施,构建全面立体的校外培训制度体系。推进“互联网+”监管,深度应用国家、省校外培训机构信息管理平台,实施校外培训机构办学资质、从业人员、课程、资金等线上全流程监管,实现家长选课、购课、消课“一按键”完成。持续开展无证无照机构、“隐形变异”培训等专项整治。严格风险防控。实施精准防范,建立部门联动应急处突协同机制,完善风险机构台账,“一校一策”制订应对办法和化解方案。强化政策宣传,多渠道、多形式解读“双减”政策,引导培训机构积极面对、平稳转型;健全家校社协同育人机制,引导家长转变教育观念、增强风险防范意识。

(点击大图下载版面PDF)
© 四川省教育融媒体中心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