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敏:34年,从“敏姐”到“敏妈”

■本报记者 张玥(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教育导报》
2022年第113期(总第3761期) 导报四版

李敏上名师示范课

李敏是位怎样的老师?她的学生这样回答:“她是我们的‘敏妈’。”“每次见到她都是笑眯眯的,像一朵太阳花。”“看到她就觉得很亲切。”

从教以来,李敏一直坚守在乡村教育一线,教育生涯的前32年里,她始终扎根在一所偏远的农村中学——珙县上罗初级中学。一路走来,她从一位青涩的乡村教师,成长为了四川省特级教师、思政学科中小学正高级教师、四川教书育人名师、四川省首届名师鼎兴工作室领衔人,并且是首批名师名校长工作室中来自偏远山区农村中学的领衔人,也从“敏姐”变成了“敏妈”。

知心的“姐姐老师”

“我的父亲就是老师,耳濡目染,我从小就特别想教书。”1988年,19岁的李敏从宜宾师范专科学校毕业,开启了自己32年的乡村教育生涯。

彼时,她刚刚毕业,就被分配到一个乡村学校的初三年级任教。“我的第一届学生中有的人年龄比我还大。”李敏说。

她对学生讲:“在课堂上,我是你们的老师,课堂下,我们是朋友。”做朋友时,和学生谈天说地,及时了解每个学生的心理动态,做老师时,严厉负责,尽可能地让学生领悟书本里的知识,是李敏摸索出的教学模式。在与学生的沟通中,她发现,很多农村孩子不是不想读书,而是没有人激发他们读书的欲望。

对此,李敏想出一个办法——家访。通过家访,她能更加了解学生的家庭,从而对症下药,从内心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那段时间,李敏的学生、家长都感到很新奇。一个刚刚毕业的“小姑娘老师”,经常在各个学生的家中走访,和学生有说有笑,和家长贴心交谈。很快,李敏就成为了学生口中的“姐姐老师”。“那时的学生很多都成了我现在的朋友,后来他们的孩子,也成了我的学生。”李敏说。

工作了一段时间后,李敏常常陷入思考,一个乡村教师的价值究竟是什么?那段时间里,她发现学校很多同事都在“另谋高就”,去经济更发达的地方从教。那段时间里,李敏也在挣扎,是趁年轻追寻更好的发展,还是应该坚守在岗位上,做一个踏踏实实的乡村教师?后来的经历,让她终于拿定了主意。

一次,李敏回到办公室,发现办公桌上有一个5分钱的硬币拓片,背面写着:“老师,我有一些心里话想和你说……”落款是一名学生。这名学生的父母很早就离异了,性格十分内向。没想到,这位昔日里沉默寡言的学生竟选择用这种方式和李敏交流。李敏积极地给学生“回信”,开解他、安慰他。从那以后,这个学生几乎每天都会放一张拓片或便签纸,向李敏倾诉自己的心情,直到毕业。这些拓片和便签,一直被李敏当“宝贝”珍藏着。

“有时候,她会告诉我不需要回复,只是想把心里话说给我听。”李敏说。此后,李敏陆陆续续收到了很多来自不同学生的“秘密留言”,学生把她当作“自己人”,向她倾诉内心故事。

“农村中学的学生很多都是留守儿童,有一些学生因为缺少关心,心理会产生一些问题。”李敏说。而陪伴他们、引导他们成为更优秀的人,让李敏觉得自己是个有用的人。

“孩子们的信任是对我最大的奖赏,我觉得自己的工作特别有价值。”回想起这一幕幕,李敏满脸自豪。

“‘敏妈’,你来了”

李敏一直记得一个“特殊”的学生——小雨(化名)。小雨入学之初,她的小学老师就告诉李敏:“这个学生很爱惹麻烦。”“我从来不相信这些标签,有教无类,每个学生本质都是好的。”李敏说。

小雨入学后,先后闯了不少祸。李敏为他定下规矩:“认错不罚,事不过三。”慢慢地,小雨开始主动站出来承认错误,犯错的次数也少了些。李敏一直观察着小雨,发现虽然他的学习成绩不算理想,但是很有体育天赋。谈心时,李敏得知小雨也十分热爱体育。于是,在李敏的鼓励下,小雨开始训练体育特长,并在中考中以体育特长生的身份考取了县里的高中。巧的是,就在小雨升学的第二年,李敏也被调到位于这所高中校园里的实验中学担任副校长。

小雨得知李敏来了这所学校后,第一时间冲进她的办公室。那天,刚刚训练完、浑身大汗的小雨,一看到李敏,顾不得擦汗就激动地将她抱住,大声说道:“‘敏妈’,你来了,我好高兴!”

后来,顽皮的小雨因为爱打抱不平又犯错了。犯错后,小雨第一时间找到李敏,垂头丧气地对她说:“‘敏妈’,我又犯错了……”李敏看到犯错后低着头的小雨,严厉又温和地告诉她:“知道现在又犯了错误,要好好表现,才能弥补自己的过失。”后来,小雨再没让李敏失望,顺利升入大学。

李敏告诉记者,关心爱护每一个学生,发现他们的闪光点,可以引导孩子们自觉走上正轨,自己这个思政老师就算没白当。在这样的教育理念中,李敏虽然年龄一直在增长,却始终与时俱进,同每一批学生们友好相处。甚至有些学生刚来的时候名字都写不好,但仍然会被她的思政课堂吸引,被她的带班方式感染。

“很多次,我出差回来,在进入班级时,学生们都会冲过来抱住我,对我说‘敏妈,你终于回来了’。”讲到这里,李敏笑得一脸甜蜜。

在路上的名师工作室

2018年,李敏成功申报了四川省首批名师鼎兴工作室领衔人,也成为了该批领衔人中唯一一个来自偏远山区农村中学的一线教师领衔人。当年11月,“四川省李敏名师工作室”正式授牌成立。

2019年11月,李敏及其名师工作室一行22人,经过9个小时的奔波终于来到了凉山州美姑县,开展了为期5天的教育精准扶贫系列活动。

培训、送教、入校诊断的同时,在与当地教师的交流中,李敏了解到巴普镇中学教师准备去一位中途辍学学生木从有西家家访,劝其家人同意她返校入学。李敏听罢,便立即决定随同前往,希望能为这位彝族姑娘做点什么。

去前,李敏曾想象过木从有西家的艰难,但当真正跨进木从有西家的大门,看到她家的艰难处境,包括李敏在内的所有老师都很受触动。

炳途乡乡长、曲吉瓦拖村村长向一行人介绍了木从有西一家的境况:木从有西父亲一个月前因病去世,留下木从有西的母亲和6个孩子。年龄最大的木从有西年仅13岁,最小的弟弟不到一岁。政府一直在帮扶这个贫困的家庭,但因为观念相对落后、劳动力不足,木从有西家里还是希望孩子可以辍学回家干农活。

听村长介绍完木从有西一家的情况后,李敏立即决定代表工作室向木从有西捐助1200元现金,作为木从有西本学期周末回家的交通费,并表示工作室将持续关注和帮助木从有西同学完成学业,希望木从有西妈妈支持女儿学习。尽管语言不通,但在村长、乡长、老师的翻译和共同劝说下,木从有西的妈妈最终同意她随一行人回到巴普镇中学继续读书。

“回程中,我和木从有西坐着同一辆车,她告诉我,一定珍惜机会好好读书。”孩子的表态让李敏特别欣慰。

此后,李敏仍然经常向当地教师了解木从有西的学习生活情况。让她欣慰的是,在当地政府的持续帮扶和学校老师的关心下,木从有西顺利完成了初中学业,家里的境况也不断好转。李敏的一颗心终于放下。

美姑教育扶贫活动只是“李敏工作室”教育征程上的一站,她还带领团队成员从宜宾出发,参加过银川、西安、南通、海南的全国名师工作室学习,也到过成都、攀枝花、自贡、泸州送教送培,将经验传播到宜宾、自贡、泸州、攀枝花、凉山州……李敏和她的团队成员将宜宾声音传播到全国各地,用实际行动践行着名师的“引领、带动、辐射”作用,为推动区域教育发展践行自己的使命担当,追寻着更高更远的教育梦想。

李敏带领工作室团队赴美姑开展精准扶贫送教活动。

(点击大图下载版面PDF)
© 四川省教育融媒体中心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