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秋雯
我所在的学校,是当地唯一的一所农村高中,我们拥有自然的美景,却也承受着教学业绩的尴尬,伴随竞争激烈的高考,我们逐渐被边缘化。
这里有的学生曾用淘气、叛逆、沉默,掩饰自己骨子里的自卑,用消极的方式,试图引起老师的关注。他们很多人,都曾经经历教育不公平的对待,被分数挤兑到墙角,被批评、指责、嘲笑,攻击得体无完肤。他们是别人眼中的“后进生”,同时,不良的教育生态环境,让他们逐渐接受自己是“后进生”的事实。
有学生说:“我不敢对外人提起我的学校,在周围人的观念里,只能考上那所学校的我,就是一个差生。”有学生说:“我原本不打算读高中,因为,初中所遭遇的歧视,已经让我对学校绝望。”有学生说:“我的父母已经彻底放弃我了,你们为什么不能放弃我?”有学生说:“我的父母不想让我读大学,现在辛苦读书有什么用?……”
听见学生们心里的声音,我们才真正明白这样一所学校存在的意义。我们面对一大群被分数淘汰的学生,我们不能让他们被生活淘汰;我们面对一大群迷失方向的学生,我们不能熄灭他们向善向好的最后愿望;我们面对一群垂头丧气、自卑消极的学生,我们不能让他们继续在情绪的泥潭里挣扎,而是要带领他们走进阳光,面向未来,追逐希望和梦想。
而我们只有跳出应试的怪圈,才能看见每一个学生不同的特质。只有尊重天性,才能发掘每一个学生的优势,并打磨出抬头挺胸的自信。
当分数被剥离,我们清楚地看见,别人眼中的“差生”,并不是道德品性上的差生。破旧的板凳,被他们一一组装,只为了给班级省下一部分经费;大雨骤降,他们会关心地问一句:“您带伞了吗?”如果没有,那么,他们会把自己的伞给您;有时,来不及撑伞,总有偶遇的学生大步上前,将伞遮在老师的头顶;又或者,总有学生顺手拿走老师手中的书本教具,一切动作都是那么自然;带病上课的老师,总是能够得到最体贴入微的关怀,送药、搬凳、倒水,以及整个课堂的有序进行,都是无言的爱。一杯温水、一串黄桷兰、一块小饼干,是对老师的亲近;一句关心、一次倾诉,是对老师的爱与信任。
我们抓教学质量,可是,我们更明白教育的力量。当我们撕下分数的虚荣感,我们更能够看见学生的需求,也更能够包容他们的习惯,接纳他们的不完美。所以我们温柔以待、微笑相迎。学生们对老师不畏惧、想亲近,自然就有了潜移默化的教育。
在这样一种宽容、自由的环境下,他们自然生长。他们虽然不是最优秀的人,却是最快乐的人。因为,他们的每一种选择,我们都尊重,每一次努力都得到我们的点赞。
曾经的“后进生”,有人在大学当了班长、学生会主席;曾经的“后进生”,有人当了幼师、中小学教师、护士、知名企业员工;曾经的“后进生”,有人在追求花艺师的梦想;曾经的“后进生”,有人自己注册了公司,成了老板;曾经的“后进生”,有人驻守在祖国的边防……
“后进生”的阴影早就离他们远去,如今的他们正在用自己的方式,活成最好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