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农业大学:建强党建“引擎” 高质量助力乡村人才振兴

■田凯 葛飞

《教育导报》
2023年第1期(总第3766期) 导报二版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抓党建促乡村振兴”“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扎实推动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近年来,四川农业大学党委全方位支持人才、帮助人才,千方百计造就人才、成就人才,为擦亮四川农业大省金字招牌,高质量助力乡村人才振兴作出了贡献。

坚持党建领航 强化乡村人才振兴的政治保障

突出党委统筹谋划。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践行强农兴农办学使命。坚持党建工作与中心工作“四同”,推动党建工作与业务工作深度融合。成立乡村振兴工作领导小组,形成了党委统筹、各部门分工协作的工作格局。印发《关于服务新时代打造更高水平“天府粮仓”专项行动方案(2022-2025)》,每年投入经费1000万元,支持“天府粮仓”建设。

健全组织协调机构。统筹协调工作力量、规划实施、推动落实,做到一盘棋、一体化推进。整合全校乡村振兴力量,成立乡村振兴学院;面向成渝地区战略需求,与西南大学、中国乡村建设学院等共建成渝乡村振兴学院;与天府新区成立了四川天府新区乡村振兴研究院。共建国家和省级农业科技园区等产学研融合发展平台,不断提升服务乡村振兴的条件保障,构建乡村振兴服务新模式。

夯实基层战斗堡垒。校党委致力于把基层党组织建设成为高水平推动乡村振兴的坚强战斗堡垒。注重沿着科研平台、实验基地等设置党组织。充分发挥园艺、农学、畜牧等学科的人才和科研优势及社会服务特色,探索构建了“平台+双党课”的党建模式,形成了“学校+政府部门+乡村”三方联动乡村振兴服务模式。

坚持引育并举 强化乡村人才振兴的源头保障

优化引才机制。坚持党管人才,大力实施人才强校战略,制定“十四五”人才队伍建设规划,充分利用青年学者论坛等平台,采取“一对一”精准对接方式,大力吸引各类人才来校干事创业,为高质量服务乡村人才振兴聚集了一大批高层次人才。

深化人才培育。围绕推动乡村振兴的重点领域悉心育才,充分发挥省部级以上等重大人才计划项目杠杆作用,持续实施校本级4大支持计划,每年投入近亿元支持培育创新团队和各层次人才,通过择优选拔、分类培养、目标考核和动态管理,促进人才健康成长,建立一支高素质教师队伍。

强化人才使用。面向乡村振兴的主战场和重大需求,精心用才。按要求足额选派综合素质优秀的党员到一线开展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并以此作为培养后备干部的重要途径。

聚焦知农爱农 强化乡村人才振兴的活力保障

调整构建学科专业新布局。将优化学科定位作为学校重大工程抓实,为解决乡村振兴中的综合性、系统性难题提供智力支持。围绕乡村振兴战略的人才需要,适时开展学科结构调整,新增智慧农业等6个服务乡村振兴的“新农科”专业、作物机械装备及其智能化等服务“三农”的4个二级方向,获批全省首个兽医专业博士学位授权点,促进专业设置与产业链、创新链、人才链有机衔接。

探索构建人才培养新模式。加快构建知农爱农新型人才培养高地。建立以国家需要、产业需求、行业应用为导向的农业人才培育机制。每年录取涉农专业新生超40%,面向民族地区招收藏、彝双语学生,开设定向班。3次修订培养方案,构建起“通识教育+专业教育+实践教育”人才培养体系、“思政课程+课程思政+专题教育+校本文化教育”教育体系。

持续构建人才培训新体系。服务国家重大战略,不断推动现代农民教育培训高质量发展,加快培养与产业需求相适应、与农村社会发展相协调的高素质农民队伍。完成了“全省优秀农民工村支部书记示范培训班”“农业职业经理人品牌创建培训”等,形成了一系列新型农业服务品牌项目。

(点击大图下载版面PDF)
© 四川省教育融媒体中心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