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名师工作室的学术水平提升策略

■彭文冲

《教育导报》
2023年第7期(总第3772期) 导报三版

最近几年,各地名师工作室越来越多。名师工作室成员对教育学、心理学、教育政策、教育前沿动态以及最新教育思潮的学习和把握层次不同,普遍存在理论功底不深、反思力薄弱、课题研究力不强、专业表达力欠缺等问题。基于区域名师工作室上述学术现状,笔者提出以下应对策略,可以提升工作室学术水平。

一是加大培训力度,提高教育理论水平。首先,名师工作室成员要高度重视教育理论的学习和建构,积极主动学习相关的教育理论,充实丰富自己。其次,各县区教育部门可以组织培训班,提升工作室成员教育理论水平。第三,工作室主动出击,积极开展线上学习。可以联系高校专家、教授在线授课,既节省学习经费,又方便成员“充电”蓄能。学习内容应包括:学习国家教育政策、最新的教育文件,了解新的教育思潮热点;研读教育学、心理学,研读课程标准及学科核心素养;知晓哪些教学方法已落后,哪些正在兴起,通过比较、学习、发现,掌握新的教学观点、策略和最新方向,整体、全面提升教育理论水平和教学素养。

二是多维度反思,促进养成教育反思的好习惯。“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一定能成为名师,写三年教学反思则可能成为名师。”华东师范大学叶澜教授的话充分说明了反思在教师专业成长过程中的重要性和特殊作用。美国教育心理学家波斯纳认为:成长=经验+反思。他说:“没有反思的经验是狭义的心得,至多只能是平庸的知识。”没有反思的教师,职业生命只是“实践—实践—实践”的简单叠加;有了反思,教师职业生命才能实现“实践—反思—提升”的螺旋式上升。工作室成员可以从反思一堂课,反思一个教学片断,反思一段教学经历,反思新课堂新理念等入手,在反思中训练思维敏锐度,养成反思的意识习惯。

三是扎实课题研究,提升学术研究力。目标是行动的方向,价值才是动力的源泉。工作室和成员只有真正认识到课题研究对自身专业成长的重要作用,才会重视课题研究,才可能落实到行动。事实上,课题研究既要有理论的支撑,又有实践的检验,认真参加了课题研究,会很快成长起来。课题研究能够逼着教师学习教育理论,结合教育实践去研究、反思、总结、提高,在不断循环中成长。笔者主持的工作室自成立以来,承担了市级课题研究,坐实课题内容,抓实过程管理,以多种物化成果为取向,实现课题研究的学术价值。工作室通过研究讨论,成功申报昆明市规划课题《小学“童语作文”的实践与研究》,学员们热情高涨,分工合作,积极参与到课题研究之中。研究中,工作室成员明晰了课题研究的基本范式,掌握了步骤环节,熟悉了具体要求,积淀了课题研究力。

四是营造氛围,修炼专业表达力。专业表达力是教师专业的核心素养。要提升专业表达力,必须读写联动,以读促写。读教育理论书籍、教育报刊杂志,读多了引发思考,写就有源头活水。教师的阅读和写作需要营造氛围,树立榜样,也需要借助外力催生动力。笔者作为工作室领衔人,率先垂范,坚持周更千字文,书写教育生活,记录教学思考,撰写的文章《来自一线的“报告”》发表在《中国教师报》,为成员树立榜样。其次,工作室邀请作家、编辑、名家给工作室成员做写作专题讲座,激发了成员们的写作热情,开启了每两周更千字文的专业表达之旅。上述活动,让工作室成员养成写作的意识和习惯,专业表达力不断提升。

(作者系昆明市呈贡区师大附属七彩云南小学校长)

(点击大图下载版面PDF)
© 四川省教育融媒体中心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