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后服务:为学生提供多元化的成长方案

■唐海鹰

《教育导报》
2023年第14期(总第3779期) 导报三版

舞蹈课

为什么要开展课后延时服务?不仅是减负增效的需要,更是切实减轻家长负担的需要。“课后服务让我们双职工家庭不用逃班了!”家长们这样说。除了可以晚点接孩子,一些学校的课后安排还缓解了家长的“辅导压力”。“在学校写作业更快,放学书包都不用背回家。”除了安排语文、数学、英语等学科的课后服务,操场上、活动室里,足球训练、跆拳道教学、合唱排练等活动丰富多彩。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在减轻部分家长经济负担的同时,为学生提供各美其美的成长方案。

一、课后服务和学科活动

课后服务分为“个性化辅导”与“特色社团(选修)”两部分。在家长自愿的原则下,一方面是“个性化辅导”,孩子们或独立完成作业,或互帮互助,或请教老师,或师生同读,或自主阅读……有了这一时间段的学习,孩子们不仅收获了信心,也高效完成了作业。另一方面是特色社团活动。学校以问卷调查的形式,调查并统计学生喜欢、需要的兴趣课程。然后结合学校实际,组织学生参加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激发学习兴趣,发展个性特长,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成长。目前,我们已开设舞蹈、川剧、魔方、语言表演、足球、法语、绘画、茶艺、管弦乐团、创意编程等48个社团(中小学),每一个学生都能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合适的社团进行活动。

学校将“学科活动”视为“双减”政策的助推器,以一系列丰富的活动为载体,让学生感受知识魅力的同时,享受学习的乐趣。比如,语文学科活动有“书香溢满校园,经典润泽童年——听作家讲述他们的写作故事”,劳动学科活动“劳动传薪火大赛展风采”,科学项目式活动“为爱行动为鸟筑巢”,生物学科活动“以青春之名,探成长之秘”……在“双减”中提素质,在活动中见成长。各备课组老师群策群力,开展多彩的活动不断拓展学生学习空间,努力满足学生不同学习需求,促进学生多元发展,助力“双减”政策落地见效。

二、周末托管

1 .按需定班,优化服务。根据政策和相关要求,学校提出“周末托管”四定:定目标、定课程、定计划、定内容。坚持学生和家长自愿原则,发放自愿申请书,全面了解家长存在不同的托管需求,推出“基础+拓展”套餐。

内容上,学生可选择参加艺体特长训练,也可选择参加基础课程。不同课程托管学生不固定,虽然在管理上增加了难度,但最大限度地满足了家长多样化的需求。坚持“公益普惠、自愿选择、安全第一、全面发展、协同育人”的原则,学生和家长根据“三种组合、五类课程”,自主选择,线上线下,融合选课。同时签订《周末托管服务协议书》和《学生参加周末托管服务安全情况告知》。

2 .课程丰富,培优养正。学校召开党总支(校务)会、行政、班主任工作会、开课教师动员会,统一思想,锚定减轻学生课外辅导负担,将工作有序有效落实。学校按照本区课程特色,按照“双减”要求,以习惯培养为核心,为孩子创造良好环境,丰富孩子的生活和学习。

周末托管安排了丰富多彩的课程,如体育类的乒乓球、足球、篮球、排球、羽毛球、跳绳等,学生既能愉悦身心又能锻炼身体,提高抵抗力,同时提高了体育竞技技能。另外,结合学生实际情况,在学生完成作业的基础上,开展经典阅读活动。让学生在经典文学的滋养下,增加阅读量和积累量,传承优秀传统文化。

3 .安全第一,落实责任。学校对托管学生做到“集中有人监管,活动有安全措施,进出有统一组织”,确保安全。学校配有保健老师,周六托管时间在校。学校与家长签订安全协议书,共同承担责任,做好安全保障工作。

4 .严格考勤,交接到位。每天安排两名领导值班,教师对托管学生认真考勤,发现无故脱管的学生要严格执行报告及跟踪制度。托管生有事必须履行请假手续。严格交接制度,班主任和托管值班教师做好托管生的对接工作,帮助托管服务教师尽快了解每位托管生的具体情况,以便使托管服务工作做到有的放矢。每天托管工作结束后,托管服务教师把托管生交给家长,做好与家长的交接工作。

三、提高课堂效率的措施

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是“双减”政策下的核心任务,要引导教师积极探索基于“问题化教学”提高课堂效率的课堂组织样态,优化教学过程,规范教学设计,精讲精练,努力提高课堂效率,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2022年版)公布,对学校教育教学的意义十分重大。学校从教学实际出发,组织全体教师进行学习、解读,力求形成各学段、各学科具体的教学标准,从而增强教师的新课程实施能力,提升课堂教学质量,促进教师成长。

一年来,学校各年级利用学期总结会、班科联系会,围绕“双减”和课后服务,进行总结和规划,打好减负组合拳。班主任根据班情做了具体分析,大家就班级管理方面进行了深入的交流与研讨,开展了一系列符合学生年龄特点的德育活动。任课教师结合学科特点,就如何有效布置作业、如何提升课堂教学质量、如何丰富课后服务质量、如何分类指导等进行深入研讨和交流。

下一步,学校要针对课后服务课程不够序列化、特长托管、家校社协同机制完善等问题进行探索,为学生制定“一生一表”,提供包括艺体特长体验、学科能力拓展、综合场景实践、科创文创实践、校园小讲坛以及课题研究小组等门类的课后服务。

(作者单位:成都教科院附属龙泉学校)

(点击大图下载版面PDF)
© 四川省教育融媒体中心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