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心推进和优化 让惠民好事更好

■陕昌群

《教育导报》
2023年第14期(总第3779期) 导报三版

草长莺飞二月天,正是上学好时间。新学期开始,“双减”课后延时服务也将继续开展。课后延时服务经过一段时间的运行,网上出现一些“吐槽”和评论,这些评论反映出课后服务中的一些具体问题,确实需要有关部门及学校重视并积极想办法优化解决。

总结起来,主要有以下问题:对学生身心健康有影响,从早到晚,学生在校时间近10小时,运动及自由玩乐时间少,有些孩子感到疲惫、回家晚餐和睡觉晚,影响学习效率及兴趣;有条件三点半接送的家庭感觉“被自愿”延时服务,有的教师延时服务时间讲题、讲课,让家长不得不自愿参加;延时服务让教师工作量加大、备课质量下降等等。

课后延时服务是贯彻中央“双减”教育工作决策部署的重大措施之一,既可以有效减少中小学生严重课业压力与父母的社会经济压力、发挥学校育人主阵地作用、满足学生多样化教育需求,也是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帮助家长解决按时接送学生困难的重要举措,是进一步增强教育服务能力、使人民群众具有更多获得感和幸福感的民生工程,并得到绝大部分老百姓的拥护和感谢,备受好评。好的政策在具体实施过程中,一定会遇到各种具体问题,不能够一刀切,要灵活应对处理。

一是要精心准备延时服务课程。家长期待的学校课后服务内容应该充分发挥学校的价值,而不应该只是看管孩子或是开一些兴趣课。这方面,成都的很多学校做得很好。学校一般开设1+ X分时段菜单式服务课程,“1”为基础的作业辅导答疑,“ X”为丰富的文化艺体活动。学生在校,不仅可以养成良好学习习惯,还保证户外体育活动时间,还可以发展兴趣特长活动。针对学习习惯培养,有学校还专门开设了时间管理课程。《成都市中小学生课后服务实施意见》建立了正面和负面清单。正面清单包括以课后托管为主,可安排学生做作业,自主阅读,开展体育、艺术、科创、娱乐游戏、拓展训练、社团、兴趣小组活动,观看儿童少年适宜的影片等,提倡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给予辅导帮助。负面清单则严禁借机组织开展学科性集中教学,严禁以辅差培优等名义组织或变相组织集体补课,严禁在课后服务期间上新课。对于一些边远薄弱地区学校延时服务课程单一的情况,学校老师可以充分应用国家或者省市的资源平台,提供较为丰富的选择。成都市针对学生可能出现学习“吃不饱”“学不好”问题,还依托成都数字学校组织了“名师导学+在线答疑”服务,为有需求的学生答疑解惑。

二是要调研监管到位,确保课后延时服务质量。不能够让学生和家长感觉服务无效、费力费时。教育行政部门、学校常开展自查,总结、宣传,并公布各区(市、县)中小学课后延时服务的咨询电话。社会各界非常关注课后延时服务,媒体记者常随机暗访调查情况,了解社会民意民情,进行半年观察、一年观察、两年观察、三年观察等。成都市教育局也设计有成都市小学校内课后延时服务家长满意度调查问卷,实时了解民意民情,及时回应社会关切,确保服务质量。

三是服务更自由灵活,必须是真自愿。教育部及各级教育行政部门都明确指出“家长自愿”原则参与,但是家长反馈的真实情况却有些是“被自愿”。对于有条件接送教管自己孩子的家庭,就不需要延时服务。在实际操作中,课后服务工作要坚持面向有需求的学生,严格以家长自愿选择、学生自主参加为前提,任何强制或变相要求学生参加的做法都要坚决取缔。这样,让真正需要服务的家庭得到服务,让老师的服务压力得到缓解,促进教育回归良性循环。

课后延时服务目的是为家庭减负,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学校、媒体、家长要共同携手,共同关心,积极沟通,良好作为,攻坚克难,化解实施过程中出现的具体问题和矛盾,就一定能够办出让人民满意的教育,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作者系成都市教育科学研究院教育大数据与监测评估研究所教研员)

(点击大图下载版面PDF)
© 四川省教育融媒体中心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