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介绍:
孔祥彬,西南交通大学力学与航空航天学院党委副书记,国家高级职业指导师,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入库专家,2022年四川高校辅导员年度人物。他积极推进学生工作课程化,主持的跨学科通识课《为学为事为人》连续6个学期入选西南交通大学最火选修课,入选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百佳案例和四川省一流课程,主讲研究生新生导引课《大国动力》入选四川省课程思政示范课程,参与项目获批教育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精品项目。
罗振宇在2022年末的跨年演讲中说:“附近就是星辰大海。经营星辰大海,入手点不在远方,而是眼前的、具体的人。”的确,辅导员的附近就是学生,在学生身上用功,助力一代代青年成长成才,我们就能看到广袤且璀璨的星辰大海。
在提升学生内驱力上用功——
“拔个 FLAG”“小白训练师”“学业努力班”
时代楷模曲建武说:“教育的成功,就是让每个学生在原有的台阶上再上一个台阶。”我想,学生工作的成功,不止于培养出几个优秀的个体,衡量的应该是群体层面的提升。
特别记得一位教授参加结课仪式后,提醒我:更想看到普通同学在课程上实现提升。
于是,我对课程做了一些优化。其中一例是“拔个 FLAG”考核模式。
是清华大学梅赐琪老师的一句话给了我启发:“进入大学后,站起身来,环顾四周,至少在一些事情上,成为自己的评价者。”怎么能让学生成为自己的评价者呢?我想到“年初踌躇满志,年末一事无成”的梗,能否让同学们在课上立一个FLAG,然后期末拔掉这个 FLAG,以此作为课程的学习成果?灵光乍现后,我马上兴奋地做了一个方案——课程期末考核“拔个 FLAG”模式。
首先是前三周“立 FLAG”,学生和老师一起商量出一个长期的、可评价的FLAG,然后在学期中运用课程所学知识去“拔 FLAG”,最后期末考核时候“讲FLAG”,即使完不成也没关系,要的是立志和努力去拔 FLAG的过程。
这个模式运行了两个学期,让我们的期末考核变得很有趣:有成功减肥的,也有成功增肥的;有学会做海报,也有学会做视频的;有主动改善与父母关系的,也有拿到科创竞赛奖项的;还有因疫情没能参加“成马”却在学校操场完成一个人的马拉松的……汇报的过程就像一个精彩的故事会。
课程中还有一个我越来越看重的事情:小白训练师。之前好多期学生结课评价时都会说,我在孔老师的课程中完成了人生第一次海报设计、短视频制作、讲座主持、主动的时间管理、……我时常对同学们说:“来吧,不会不要紧,我们带着你去实现你的第一次,体验从‘0’到‘1’的过程。同时,欢迎大家在课程中不断试错,小白就会变成熟手。”
在力航学院,学工组老师和本科生党支部还在做一件更有难度的事情——学业帮扶“努力班”。2019年开班时,学院挂科超3门或学期通过学分不足15个的人数有63人,这在我们学院算是一个很大的群体了。大家一起想办法,坚持去做,然后就看着人数一点点减少,第1期63人,第2期41人,第3期36人,第4期27人,第5期23人,到最近的第6期也就是上学期,人数降到了15人。
回头望去,不管是“拔个 FLAG”“小白训练师”,还是“学业努力班”,都是在引导学生上台阶。跨越台阶的过程越难,提升的那份欢欣才越有意义。
在学生触点设计上用功——
“总结计划评选”“最美作业评选”“力学秘笈”
罗振宇提到:医生的听诊器的本质是什么?它其实不只是一个诊疗手段,它更是一个触点,让受诊者感到安静地听着你心跳的医者的关心。
辅导员与学生之间的触点有哪些?特别多!但正因为多,所以我们忙于接听一个个电话、解答一个个询问,而难得和学生有一次深入的促膝长谈。及至学生来到跟前,总是辅导员噼里啪啦地把想说的都说出来,学生除了“嗯嗯嗯”“好的好的”外就没有其他话了。
怎么样让我们少讲、学生们多讲?
我的方案之一是让学生养成一个好习惯——写总结计划。
不仅要求,我还教同学们如何写出来。先个别辅导一些同学写,然后他们的总结计划就成为了模板。同时,我自己每年都写,还开了线上讲座,分享自己写总结计划的心得。
有了群众基础,学生工作者按捺不住的活动设计感出来了——干脆搞个优秀总结计划评选吧?2020年,我趁去清华大学开会认识了不少同仁,承蒙清华、北航、南航、电子科大、浙大、重大航院朋友们的支持,第一届七校航院大学生优秀总结计划评选活动便办了起来,第二届增加了西工大、川大、华科,第三届也就是今年又增加了哈工大、北理工、大工、上交、复旦、同济、厦大,所以最近我朋友圈发的不是过年的照片,全是各校学生优秀总结计划选登。
回到触点的话题,学生们在总结计划里洋洋洒洒说了很多话,这是多么好的沟通机会呀!所以,每年底,我花时间最多的就是阅读并回复学生们的邮件。不仅是我,学工组老师们都在做这件工作。
这样的触点还有很多,比如,把目光聚焦在学生最日常的做作业、记笔记上,已连续举办了3届“最美力学作业笔记评选”;让每门考试考得好的同学在寒暑假把课程学习心得写下来,汇编成《力学秘笈》送给下一届学生看;让高年级学生一对一帮助新生成长,形成了系统的“萌新的朋友”新生导航计划;着眼于学生党员作用发挥在平时日常,也发挥在关键时刻,推行的“先锋力行动”让学生党员好评率从89%提高到了95%……这些事情都是在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最终落脚点则是学生的成长成才。
在学习存留度上用功——
“翻转式谈心谈话”“输出式三下乡”
我们想教给学生很多东西,但是学习存留度是个问题——学生究竟听进去了多少?教学口和学工口的老师们都面临这个问题。
这几年,我们在第一课堂积极探索学生工作课程化的同时,发现很多教学理论和方法完全可以迁移回学生工作领域,会切实提升咱们学生工作的“学习存留度”。
比如以下两例:
例一:翻转式课堂+谈心谈话=翻转式谈心谈话
翻转式课堂是指将以前课上讲的东西让学生在课前自学,课堂变成研讨和知识内化的场域。把它运用在谈心谈话上,就变成了师生谈话前,先让学生把要谈的内容看一遍,谈话就会自然而然地成为深入交流了。
例如开学后,往往有不少学生来咨询保研的事情,选什么学校、什么导师、什么方向,相同的话每年老师都要跟不同的学生讲很多遍。于是我就将这些共通的问题梳理出来,还加了真实案例,形成了《2万字干货详解保研生5大纠结!(附10个保研案例和10位导师反馈)》这篇文章。每次有学生问,我就让他先看,然后再讨论,效果就会更好。
例二:输出式学习+“三下乡”=“大思政课”
学生工作中用得最多的教学理论是“学习金字塔”理论:主动(输出式)学习的学习存留度明显高于被动(输入式)学习。那么,我们在设计学生活动的时候,就可以多设计一些输出式环节,比如谈心谈话,谈完话后让学生晚上睡觉前将谈话要点及自身体会整理出来,这就成了更走心的输出式谈心谈话。
比如每年老师都有带队“三下乡”,以往3-5天简简单单的外出参观体验式活动,其实有很多点可以进行输出式设计。
首先是像教学设计一样规划好活动内容,然后分组,提前将任务布置下去。去年暑假,我带着学生去邛崃大同书院做家风训练营的支教,提前给学生布置了两条线的任务,一是支教,让学生们按组进行备课工作;二是乡村文化振兴的采访,首先要做好采访提纲以及拍摄方案。然后就是教学组织,两条线同时进行,4天时间里,同学们忙得不亦乐乎。还有课后作业,活动结束后,每个组都要做一个短视频,还有整个团队的调研报告。
整个过程中,指导老师要花费大量时间精力去指导、把关同学们的内容。
最后,我们团队输出的4个采访视频和一个调研报告都挺好,1个视频在中国青年报客户端发表,调研报告在中国大学生在线发表,团队获成都市优秀团队。最关键的是,同学们不是开展一次肤浅的乡村旅游,而是真正做了很多实事,训练营学员、家长以及村里干部群众都夸好,而且同学们的整个暑假都过得充实而有成就感。
这不就是“大思政课”么?
2023年新学期开启,还有很多工作需要开展,还有很多方法等待探索,我们将继续深入学生、联系学生,扎扎实实做起来,期待今年的年终总结里有更多鲜活故事可以讲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