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雷锋精神,在孩子心中播下真善美的“种子”

■本报记者 马晓冰 张玥

《教育导报》
2023年第21期(总第3786期) 导报二版

“如果你是一滴水,你是否滋润了一寸土地?如果你是一线阳光,你是否照亮了一分黑暗?”……60年前,毛泽东主席题词“向雷锋同志学习”,从此,雷锋,这个闪光的名字,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中国人。一件件平凡小事中凝聚的雷锋精神,超越时间、跨越地域,成为热心、友善、无私、奉献的代名词。

如今,60年过去了,新时代赋予了雷锋精神新的诠释。新时代的孩子们如何传承雷锋精神?家长又该怎样引领孩子认识雷锋,让雷锋精神在孩子心中扎根?在全民学雷锋的3月,我们从几位家长的分享中一起来寻找答案。

雷锋精神人人可学、处处可为

“雷锋精神应该是人人可学,处处可为的。”说起心中的雷锋精神,成都市龙潭小学家长黄乐佳说,雷锋精神不是什么高深理论,它是与我们的生活联系在一起的。它很像‘化雨的春风’,滋润心灵,体现生机。“我们要不断去学习雷锋精神,就是因为它不仅仅是‘为人民服务’,还有着尊老爱幼、勤俭节约等多重含义。”

平时,黄乐佳经常把雷锋精神融入到孩子的生活中去给孩子讲解其内涵。“我会告诉孩子,身为小学生,学业肯定重要,你要像雷锋叔叔那样,有“螺丝钉”精神,不怕困难,肯钻研。同时,你还要帮助同学,关爱集体,在家里也要尊敬长辈,有爱家人之心,不要吝惜给予家人一个问候、一个拥抱。”黄乐佳说,教孩子学雷锋,就是从生活的细微处做起,从点点滴滴身边事做起,涓涓细流也能成为大海,小小微光也能带动和感染更多人。

现在的孩子多是独生子女,他们大多比较独立,也比较自我。在李晓红看来,给现在的孩子讲雷锋精神非常重要,雷锋精神是讲奉献、讲互助,传承雷锋精神能够更好地让孩子在生活和学习中和同学互帮互助,主动帮助老师和家人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

生活中,李晓红会带着孩子去感谢小区保安叔叔的守护,感谢晴姐阿姨的勤劳,感谢爷爷奶奶的关爱,感谢叔叔阿姨的帮助,感谢幼儿园老师的照顾……在学会感恩中传承雷锋精神。

“提及雷锋精神我便想到了‘人’字的结构组成,人与人相互支撑,相互帮扶,一起走得更好更远。”胡山峰的儿子正在读小学六年级,他常带着孩子一起参加爱心组织的募捐、社区公益活动,并注重在日常小事中培养孩子的服务意识。

胡山峰认为,学雷锋,学的是精神内核,行则要落在身边的每一件小事上。“我们在今天无法复刻雷锋在他的年代留下的事迹,但我们也有一些新的、适合当今时代发展要求的事情能做。比如,制止他人在公共场合吸烟;看到流浪猫狗给予关怀;还有关心关爱身边的人,特别是对家人的关心与爱。

“我们家的相处方式是很平等的,身为家长,我们大多数时候不是从上到下地管教孩子,把资源提供给孩子,而是平等地与他交流,也常常寻求他的支持和帮助。在我们这个‘小家’里,互助、互爱地生活,相信孩子以后到了社会这个‘大家’中,也能带动他人一起构建这样的一种善意循环。”胡山峰表示,教孩子学雷锋,除了注重日常生活中的点滴小事,他也会和孩子妈妈一起以身作则,给孩子做榜样,先做孩子身边的“雷锋”。

把当代雷锋精神讲给孩子听

河北省张家口市明德路小学学生罗劼的妈妈李敏在给孩子讲雷锋雨夜背着老大娘去医院的故事时,孩子问她:“妈妈,雷锋为什么不打120?”李敏一时语塞,而这个小插曲也引起了她更深的思考——雷锋精神在当下存在的意义是什么?按照家长小时候听的雷锋故事给孩子讲雷锋精神,他们不仅理解不了,也不会感兴趣。

李敏认为,雷锋精神的当代意义应该是人与人之间善意的传递。“虽然现在很多家长会告诉孩子,’不要和陌生人说话’,但我觉得,我们更应该教会孩子怎样甄别这个陌生人是否真的需要帮助,在保护好自己的前提下保持对别人最大程度的善意,愿意帮助别人。”李敏说,如何保护好孩子传递善意的那份热情,这是家长们值得思考的问题,也是雷锋精神当代化的家庭教育的重要内容。

程芳的观点和李敏不谋而合。“我希望孩子是富有爱心的,懂得谦让,拥有帮助他人的能力。但我不希望她以牺牲自己的权益为交换,去成全别人。”在程芳看来,传承雷锋精神应该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去帮助别人。

去年,程芳的女儿刚刚成为一名少先队员,女儿将少先队员的使命与职责牢记在心,却偶尔会将自己置于进退两难的境地。“学雷锋,乐于助人是好事,但我希望孩子先对自己的行为能力有一个比较清楚的认知,而不是仅凭一腔热血,盲目行动。”陈芳说。

作为一个母亲,程芳在教女儿传承雷锋精神的同时,也教她辨证地看待每一件事。“帮助他人的方法有很多,尤其是在危急关头,更不能冲动,要有衡量、有对策地冷静行动。否则不仅帮不到别人,还可能给别人添麻烦,得不偿失。”

程芳的观点也在提醒更多孩子和家长:立足当今社会学习雷锋精神,是要求我们不能冷漠、自私,只顾个人安危;也要求我们不能狂热、偏激,伤害了自己。帮助他人,首先要考虑自己能否做到,如果做不到,贡献一份心意也是一种爱的付出。

带孩子沉浸式感受雷锋精神

今年的3月5日,是第60个学雷锋纪念日,家长们也为孩子们策划了丰富多彩的学雷锋主题活动,准备带孩子沉浸式感受雷锋精神。

为了让孩子深刻领会雷锋精神的内涵,李敏决定为孩子重讲雷锋故事。

“孩子的语文课本上有一篇关于雷锋的课文,上面有一张图片是雷锋的塑像,孩子曾问我,这塑像是真的吗?我想以此为契机,带着孩子查找资料,找到资料背后的故事。孩子带着故事、带着画面来学课文,体悟雷锋精神效果会更好。”李敏说。

李敏不会让孩子在“雷锋日”这天刻意去街上扶老人过马路、打扫卫生,而是会在日常生活点滴中教孩子传承雷锋精神。遇到需要帮助的人时,她会让孩子主动去帮忙。比如,当孩子说到同桌总是因为写作业慢而影响小组成绩的时候,李敏会告诉孩子,这正是对方感到困难、需要帮助的时候。试想一下,如果自己因为写作业慢而被同学嫌弃是什么心情,自己最需要别人怎样做,用这种心理来体会别人的困难,尽最大可能地帮对方及时摆脱困境,就是对雷锋精神最好的传承。

黄乐佳则准备和孩子一起参与活动,来加深孩子对雷锋精神的理解。

黄乐佳计划在“雷锋日”这天做一天“文明家长”,严格遵守文明停车、文明接送孩子等行为,为孩子做好榜样;同时,她还准备在家中分享一本爱国主义书籍,和孩子共读《红岩》,营造“书香家庭”的良好氛围;鼓励孩子把用不着的文具、闲置的书本和教材等送到有需要的孩子身边去。

“我们小区外面有个大草坪,现在天气回暖了,来搭帐篷露营的人特别多。草坪上时不时会出现一些空瓶子、垃圾等,我和小区的几位家长商量,想让孩子主动去捡拾垃圾,同时劝止这些不文明行为,让大家文明欣赏美好春景。”热爱志愿服务的黄乐佳希望孩子从力所能及的小事做起,参与一些志愿活动。

李晓红的孩子曾经和同学一起去当地的孤儿院看望孤儿,他们给孤儿带去了自己准备的一些小礼物,陪孤儿们聊天,还帮助孤儿院做了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比如扫地、擦玻璃等。“我觉得孩子参与这样的活动非常好,我准备带孩子再去孤儿院或是养老院看一看,给那些需要帮助的老人、孩子送一些慰问品,帮他们做一些服务性的工作。参与这些活动,一方面,能让孩子懂得奉献爱心;另一方面,也让孩子更加珍惜自己的生活。

李晓红还打算和孩子一起看一看电影《雷锋》。“孩子还小,距离雷锋生活的那个年代太远,和孩子一起看看电影,边看边给孩子讲讲雷锋叔叔的故事,希望能让孩子知道,学雷锋就是从小事做起。”李晓红说。

(点击大图下载版面PDF)
© 四川省教育融媒体中心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