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数”为美润泽课堂

——数学学科进行德育渗透的6个方法

■成都市锦江区师一学校 董永春 袁丹

《教育导报》
2023年第26期(总第3791期) 导报三版


■成都市锦江区师一学校  董永春  袁丹

数学作为一门基础学科,在教学中融入德育非常必要。初中数学学科中所包含的德育内涵十分丰富,对于落实立德树人教育任务责任重大。在教学活动中,数学学科中的德育大都是隐性的,渗透德育应以潜移默化为主,最好的载体是相应的数学知识,教师要选准切入点、找准契机培育并延伸、设计拓展面。笔者认为,要在以下6方面进行渗透和拓展。

一是以数学曲折和有生命力的发展史,进行探索求真教育。匈牙利数学家波利亚说:“我们只有理解了人类是怎样获得某些事实或概念知识的,才能对人类的孩子如何获得这些知识做出更好的判断。”心理学研究表明,榜样对青年学生的影响是无穷的。在数学教学中适当介绍一些数学家坚持不懈探索科学真相的事迹是非常必要的。如西帕苏斯发现无理数被投海;康托毕其一生为了完善集合论;怀尔斯10岁时立志解决费马定理,毕其一生献身数学。科学探索是一条孤独的路,寻求真理的路上要能忍受孤独并且不忘初心、不断坚持是成长的必由之路。

二是以数学严谨的逻辑以及辩证思想,培养学生理性思维。教师要利用好数学的独特性,注重数学内容的开放性和发散性,使学生经历猜想、实验、探索过程,体验用数学思维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培养学生学习和应用数学能力。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应体现严谨的推理、科学的论证、大胆的猜想以及敢于质疑的能力,这些品质是学生后续学习的关键能力,让学生具备辩证思想,实事求是的精神是很有必要的。使德育在数学教学中得到有效内化,从而润泽数学课堂,提高数学课堂上教与学的质量,充分彰显数学学科的独特德育魅力。如起源于古希腊的尺规作图,在作角平分线、线段垂直平分线中体现的严格证明;在学习几何中,对公理、定义、定理、推论等的界定等。

三是以数学学科的对称美、简洁美,培养学生审美能力。认真挖掘教材,会发现教材中隐藏着很多美学因素,如教材中具有美感的图形、建筑物以及简洁优美的数学公式符号等;如数学中蕴藏变化的规律、普遍性规律、排中律等辩证统一与自然和谐等美的东西;如欧拉公式—— V+ F-E=2堪称简洁美的典范;在讲三角形的三条中线、角平分线、高线、三边的中垂线的关系时,让学生感受统一和谐美;我国的《易经》一书中的“九宫图”,具有鲜明的对称性;举世闻名的“杨辉三角”体现了和谐美。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心理认知特点,遵循教育教学规律,运用美学原理,深入挖掘、精心提炼中学数学中蕴含的数学美,让学生充分感受到数学是一个五彩缤纷的美的世界,培养学生高尚情操。

四是介绍中国古代数学的智慧,对学生爱国主义教育。解读教材,我们会发现编排了很多联系实际又与时俱进的数学题目,应注意通过教科书的引言、插图、例题和习题、题目等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如在讲方位角时讲我国的海军保卫领土,讲位置的确定时以长征系列运载火箭为例。中国古代数学的光辉历史和杰出成就,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如赵爽勾股定理的证明、《九章算术》中负数的发明、四川安岳秦九韶的不定方程的解法、祖冲之圆周率的计算,不同时空的人们表现出来的智慧以及考虑问题的方式都给我们更多的启发。爱国主义教育是德育的重要方面,我国古代数学研究累累硕果,一定会激励和唤醒学生热爱学习、热爱数学,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让学习深度发生,进而努力学习,做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五是以数学来源于生活,对学生应用能力的培养。数学是一切科学的基础,数学为其他学科提供语言、思想和方法,数学能够进行数据处理、精确计算、逻辑推理和严格证明,数学模型能够有效地刻画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在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用生活中一些实例,让学生从生活中发现数学,又从数学中感受生活,培养学生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如教学“概率”时,教师可以制作一个转盘,让学生自己感受可能性,也可以同桌两人进行“石头剪刀布”等游戏,这样比枯燥乏味的讲概率课效果要好得多,紧贴学生生活而生动鲜活的课堂才是有意义的课堂。

六是以教师自身的魅力感染学生,让“学高为师、身正为范”落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数学教师做德育工作,首先要从自身做起,端正自己的行为。在教学工作中需要规范个人形象,与学生沟通过程中应该保持尊重、友好。同时,数学教师需要加强激励评价,针对学生的学习表现进行肯定与表扬,让学生心生自信,从而在今后的学习活动中表现得更加积极和主动,全面提升数学学科综合素养。教师还要保护好每一个学生的自尊以及人格的健康,让学生积极乐观的面对学习、面对生活,同时与时俱进,避免生搬硬套而误入形式主义。

(点击大图下载版面PDF)
© 四川省教育融媒体中心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