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科技大学“竹梦之旅”团队助力乡村振兴——

做好“竹文章” 助竹农逐梦

■李甜甜 王润莲 杜俊林

《教育导报》
2023年第36期(总第3801期) 导报二版

乡村振兴离不开人才振兴、产业振兴,现在越来越多的“新农人”扎根农村,为乡村振兴带去了新观念、新知识、新技能。西南科技大学(以下简称“西南科大”)就在用“心”培养“新农人”的同时,更鼓励农科学子沃野逐梦,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该校生命科学与工程学院的“竹梦之旅”农业科技志愿服务团队就将育人育才、科研实践、产业发展有机融合,让科技落地生根,以期为助力乡村全面振兴贡献绵薄之力。

以科技小院为依托,创新校地协同育人模式

深化合作,共建校地育人平台,探索育人模式。为发挥地方资源禀赋、深化校地合作和协同育人,西南科大与地方政府共建了“四川峨边笋用竹科技小院”等。依托该共建平台,实践团队引导学生进入田间林下,将理论知识与实践实训、科学研究与推广示范、创新创业与乡村振兴有机结合,探索育人模式。

广泛调研,把脉竹业发展难题,挖掘科研主题。实践团队深入田间林下,系统调研叙永县、古蔺县、峨边县、马边县等地方的竹资源、竹产业发展现状和存在的不足等。通过普查资源、走访竹农后,发现巴蜀山区笋用竹资源丰富,但存在资源研究与开发滞后、竹笋产品同质化程度高等竹产业发展难题。综合调研结果,凝练出“川南乌蒙山区合江方竹种质资源挖掘及其高附加值产品研发”等学生的科研主题。

以“三全育人”为导向,提升农科学子实践能力

聚焦需求,开发高附加值产品,写论文于大地。实践团队通过实地调研,聚焦于竹农的竹笋价格低、竹林经济效益差的问题,将自己的专业知识与实际生产相结合,在生产实践中发现市场痛点,创新开发了“保鲜剂产品”“笋尖糖”“竹笋糖果压片”“预制菜”等系列高附加值产品。

直播带货,促进竹笋出山进城,助力乡村振兴。以带货直播等为代表的数字化工具,一直是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与实现乡村振兴的有力助手。实践团队通过将直播带货的技能带到山里,培训乡土带货直播新能手,鼓励乡土人士了解产业、融入产业、掌握农产品电商运营等“新农具、新技能”,并借助网络平台,销售原生态的新鲜竹笋,提高竹林经济效益和竹农收入,助力乡村振兴。

以振兴乡村为目标,培养乡村振兴“双创”人才

立足产业,培育“双创”人才和乡土专家,传递科技力量。实践团队立足产业发展源头,做好优良种质资源的调查、研究,以及新品种的选育。在实践中全面提升团队综合能力,让团队成长为可服务于乡村振兴的竹产业综合型人才。同时,为当地竹农培训“竹林丰产栽培技术、低效林改造技术、疏伐抚育技术、‘留笋’促林技术、采笋技术”,培养乡土竹子专家。此外,建立线上线下交流机制,不定期地提供咨询服务,扶持专业合作社,把科技真正地留在田间地头,让其落地生根。

科普下乡,宣讲以竹代塑理念,普及“双碳”知识。实践团队通过宣讲“以竹代塑”倡议,科普了竹子在减少塑料污染、代替塑料产品方面的突出优势和作用;阐释了竹制品替代塑料的一系列优势,尤其是竹子的一次栽培,多年收获,永续利用,其生长过程吸收碳,通过加工成产品储存碳,助力实现碳中和。通过宣讲以竹代塑,不仅增强了竹农对竹产业的信心,还引导更多百姓积极践行低碳生活、助力“双碳”目标和美丽中国建设。

(点击大图下载版面PDF)
© 四川省教育融媒体中心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