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市实验小学

办一座“魔法图书馆”

■本报记者 郭路路

《教育导报》
2023年第41期(总第3806期) 导报四版

你还记得自己小学的图书馆吗?可能在很多人的印象里,小学图书馆只是一个经常上锁的藏书室,只在一些特殊时刻打开,空气中飘浮着古旧纸张的味道。在成都市实验小学图书馆馆长王颖的记忆里,她小学时的图书馆就是这样。所以,成为馆长后,她下定决心,“不能把图书馆变成高不可攀的地方,要让图书馆成为学生每天都想来的地方。”

但是,小学阶段学生识字量有限,阅读兴趣需要激发,阅读习惯尚未养成,如何让图书馆成为学生的宝地?“把自己缩小,缩到孩子一样小。”王颖反复提及这一理念,儿童视角就是实小图书馆各项工作开展的出发点。

舒适、开放 阅读环境“儿童化”

在空间上,实小图书馆的环境设计颇费心思。实小图书馆又名“博雅书馆”,现有藏书5万多册,生均书本有28册,馆内装修以棕红色为主色调,铺设了木地板,书架、桌椅均为木质,馆内风格温馨典雅。窗外,校园内的银杏新叶渐密,绿意伴着春光从两侧漫进来,正是读书人心目中的天堂模样。

王颖介绍,选购馆内桌椅时特意考虑到小学生的身高和安全需求,桌椅不仅高度适合,还带有防撞的圆角设计。馆内专门开辟了低段学生阅读区,设置了低矮的绘本书架和卡座阅读区,卡座上放置了各种动物形状的抱枕,是图书馆的“馆宠”,低段学生经常抱着“馆宠”一起读书,像在家里一样自在。“经常有孩子读着读着就躺到了地上,我们也不干涉,就让他们按照自己舒服的方式去读。”王颖说。

在时间安排上,博雅书馆面对学生全天开放,早上8:00-18:00开门。每天中午,学生还可以在学校的 APP上预订“午休阅读好时光”,开展个体阅读。除了个人借阅,每学期,图书馆为全校制定了专门的阅读课程表,每个班级都有固定的集体阅读课,一节40分钟,平均每学期每个班级可以在馆内开展8次集体阅读。

学生参与 阅读管理自主化

图书馆的大门打开了,还要吸引更多学生走进来。博雅书馆设置了多项特别岗位——“小馆长”“导读员”“伴读员”,在全校选拔热爱阅读的学生担任,让学生深入参与到图书馆的日常运营中,让孩子们觉得“我就是图书馆的一员”。

“小馆长”由三到六年级各班学生通过自荐和班主任老师推荐产生,经过系统的管理培训之后正式上岗,为阅读者提供各种服务。五(1)班学生黄心笛说从三年级就开始担任博雅书馆“小馆长”,她说:“做‘小馆长’让我学到了如何整理书籍,现在在家里,我也会用学到的方法整理家里的书架。在整理书籍的过程中,我发现了很多好看的书。”

为了让低年级的学生更好地阅读书籍,学校特意在三到六年级的每个班中选拔3-5名学生,担任“伴读员”。“伴读员”可以把喜欢的书讲给预约读书的低年级学生听。“就像是哥哥哥姐姐给弟弟妹妹讲故事,年纪小一点儿的孩子感觉更好、收获更多,而被学弟学妹们当成榜样,大孩子也会有更强烈的成就感。”王颖说。

安静内秀的学生则可以加入博雅书馆的“修修补补”团队,带上剪刀、双面胶修补破损的书。在做“书医生”的过程中,学生不自觉地就走进了书里,往往把这本书修好后,学生就借走了这本书。

为了扩大图书馆的影响力,增加图书馆和班级之间的连接,博雅书馆别出心裁地开发了“博雅书馆航空公司”,在各班选拔“机长”,他们就是图书馆和班级间沟通的纽带。机长负责将图书馆推荐的优秀书籍“运送”到班级,推荐给同学阅读。同时,“机长”们也可以申请专属机票,将班级阅读活动搬到图书馆举行。

活动包装 阅读形式多样化

王颖认为,读书不能是老师硬性布置任务,从第几页读到第几页,这样的阅读毫无趣味。因此,博雅书馆开发了丰富多彩的阅读活动,让读书不只是读书。

这里有与各个学科联动的阅读课程,例如心理绘本阅读课程、英语绘本阅读课程,还有百家讲堂,邀请易建联、李瑞英等社会人士来校演讲。

同时,借助地理优势,博雅书馆与四川省图书馆牵手,共建馆校合作课程。“省图”为实小学生开设了“古籍修护”课程。

图书馆还成立了博雅戏剧社,学生读完书后,可以根据书中故事改编并表演戏剧,还有博雅狂欢派对,学生可以挑选喜欢的书中角色cosplay,开展故事大王评比或 T台走秀活动。在投入参加活动的过程中,读过书的学生加深了对故事和人物的理解,没读过书的学生则产生了好奇。“每次活动结束后,借阅量就会出现明显增长。”王颖说。

各式各样的活动,都是成年人对阅读的附加包装,最终目的都是为了推动孩子阅读。王颖对博雅书馆的定位就是:“这是个魔法图书馆,能够变出很多学生意想不到的活动,把学生吸引进来。”

小学阶段的阅读,亲子阅读也不可或缺。王颖建议家长利用好睡前一小时,不仅要进行亲子伴读,还要把阅读当成一把钥匙,借机开展亲子沟通,在读完故事后的“闲话时间”,就书中故事展开讨论,和孩子谈谈学校有没有发生过类似的事,假设孩子是书中人物,遇到事情会如何做。借故事搭建起亲子沟通的桥梁,对孩子的身心发展十分有益。

(点击大图下载版面PDF)
© 四川省教育融媒体中心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