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牢语言基础 全面助推乡村振兴

■凉山州教育和体育局

《教育导报》
2023年第50期(总第3815期) 导报二版

开栏语

5月10日,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推广普及工作表彰大会在京召开。这是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颁布以来的首次表彰。会议授予178个单位“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推广普及先进集体”称号,294名个人“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推广普及先进个人”称号。其中,四川省受表彰先进集体7个,先进个人11名。为激励先进、选树典型、强化示范引领,今日起,本报开设专栏“榜样·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推广普及先进集体和个人”,刊载我省受表彰的先进集体、先进个人的典型事迹,营造推广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良好氛围,敬请关注。

自凉山彝族自治州成立以来,凉山州教育行政部门一直将推广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工作作为推进凉山教育事业发展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

攻坚克难、用心耕耘,学前学普成效明显

凉山州教体局强化顶层设计和科学规划,研究制定了《关于加快发展学前教育的实施意见》《凉山州巩固拓展学普用普成果三年行动实施方案》等措施方案。聚焦“学会普通话、养成好习惯、融入新时代”要求,组建州、县“两级机构”,建好辅导员、管理人员、技术保障人员“三支队伍”,健全沟通、督查、评估、考核“四项机制”,配套《村级幼教点管理办法》《“学前学会普通话”考核细则》等7项制度,形成“州负总责、县统一管理、乡村实施、社会参与、专业保障”的运行管理模式。

工作推进中,努力克服困难、整合资源、多方筹措,累计投入各类资金40亿元,采取改造村党支部活动室、学校富余校舍、闲置村小、租用民房、新建园点等方式,着力夯实基层基础。广大学前儿童特别是彝区孩子实现了从“听不懂、不会说”向“听懂、会说、敢说、会用”的根本性转变,为凉山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和全面助推乡村振兴注入了强劲动力。

紧扣“听懂、会说、敢说、会用普通话”总体目标,聘请高校、一线幼儿园及相关专家组建顾问团,选聘大中专毕业生担任辅导员,配齐配强教学教研队伍;创新开发出适合少数民族幼儿的学习教材、教辅工具、教学用具等教学资源,研发出普通话“沉浸式情境教学法”“浸润式教学方法”“对对答”游戏互动等教学方法。“学前学普”行动同时带动了控辍保学工作,家长送大孩子重返课堂、送小孩子学普通话蔚然成风,有效促进了幼小衔接,提升了教学质量,阻断了辍学路,拓宽了求学路。

立足根本、创新模式,基本解决语言障碍

为全面提升青壮年普通话整体水平,解决农牧民外出务工“语言不通,路路堵”问题和农牧产品对外交易时的语言障碍,从而增加青壮年农牧民的经济创收,为乡村振兴助力,凉山州主要通过线下集中专项培训、专家团队送教进村进社区授课、农民夜校、大学生志愿者送教、一对一帮扶等方式,对全州青壮年农牧民开展普通话培训。近年来,凉山州教体局联合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农业农村等部门,积极组织各地农村青壮年开展“职能+普通话”培训,全面提升青壮年农牧民的职业技能和普通话水平,培训人数达10余万人次,基本解决农牧民外出务工“语言不通,路路堵”问题。

增强辐射,以小带大,家校联动推普效果突出

凉山州教体局坚持以城市为中心,以学校为基础,以党政机关为龙头,引导带动全社会普及普通话、使用规范字。扎实开展普通话水平测试和持证上岗工作,全面完成公职人员普通话测试达标任务。坚持学生辐射家庭、家庭辐射社会,深入组织开展普通话送教进街道、进社区、“小手拉大手、共讲普通话”等活动,让每一位学生都成为普通话的示范员、宣传员、教练员和监督员,引导和带动全社会使用和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进一步提高全体公民的语言文字规范意识。充分发挥广播电视主流媒体和车、场、店、所、园等“窗口”作用,影响和带动全州语言文字水平全面提高、城市文明形象不断提升。

(点击大图下载版面PDF)
© 四川省教育融媒体中心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