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解童年 和孩子一起说“蠢话”

■商艳燕

《教育导报》
2023年第53期(总第3818期) 导报四版

《写给女儿的故事》

[法]尤内斯库 著

艾丁·德莱赛 绘

苏迪译出版社:人民文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6年4月

ISBN:9787020112005

童话本质是表达童心,但也是教育父母们要学会理解童年。

法国剧作家尤内斯库《写给女儿的故事》只有四个小故事。故事看似很幼稚,实则大有深意。

1

清晨,两岁多的何赛特来找爸爸讲故事。爸爸说:“从前有个小女孩儿名叫夏克林(夏克林是家中保姆的名字),妈妈叫夏克林夫人,爸爸叫夏克林先生,两个姐姐都叫夏克林,所有的人都叫夏克林。这么多夏克林去了布龙森林,在那里遇到了他们的朋友夏克林夫人和夏克林先生以及他们的女儿夏克林。”

何赛特听得津津有味,保姆夏克林说:“你要把这小孩儿搞糊涂了,先生。”

夏克林带着何赛特离开爸爸去商店。在商店里,何赛特真的遇见了一个叫夏克林的小女孩。她开心地说:“我知道,你的爸爸叫夏克林,弟弟叫夏克林,娃娃叫夏克林……”

周围人都睁大眼睛惊恐地望着她,只有保姆淡定地说:“别担心,这是她爸爸跟她说的蠢话。”

爸爸说的真是蠢话吗?不是的。他说的是童话,是小孩子成长初期混乱而有趣的语言。一幅画,不必非要画得像。一件事,不必非得有标准;一种语言,不必非得规规矩矩。童年就是毫无标准,它应当被允许有趣、胡说、莫名其妙。

2

何赛特问爸爸刚才是不是在打电话。爸爸说这不是电话。

女儿说:“不,这是电话。妈妈说过,夏克林也跟我说过。”

爸爸却说她们搞错了,她们都不知道它的名字叫什么。它叫奶酪。而奶酪的名字不叫奶酪,叫做音箱,音箱的名字叫做台灯,天花板的名字叫做地板。

何赛特懂了:“我一边吃我的枕头,一边看着椅子外面,我打开了墙,用我的耳朵走路,我用十个眼睛走路,我用两只手指看。”

爸爸和小孩子是在胡说八道吗?不是的。他们只是在以好玩的想法编故事。孩子天生是写故事的高手,他们眼中的世界原本就与成人规定的不一样。孩子应当享受这种说奇奇怪怪的话的权力。爱孩子,其实就是引导与倾听的过程。

3

冬天的周末,爸爸不想出去。何赛特说:“讲有爸爸和妈妈的故事。”

爸爸和何赛特开始编两个人出去坐飞机的故事:他们穿上喜欢的衣服,和所有人说再见。出门时告诉遇到的邻居要去坐飞机。他们走过马路,坐上公交车来到飞机场。飞机“咻”地飞上天,经过自家屋顶,来到了森林,又去了城堡、农场,最后飞到云朵上面,吃了一块月亮。又飞到太阳上面去,飞机融化了。他们只能走路,还要快点走回家,因为饭菜要凉了,妈妈会生气的。

爸爸和何赛特一人一句地说着上面的话,妈妈走进来说:“你那些蠢话会把她弄傻的。”

妈妈不懂爸爸,也不懂女儿。也许读故事的你会懂,这个故事非常暖心。当不能出去玩时,爸爸带着女儿用语言进行了一场奇妙的旅行。这个过程中,女儿在现实与想象中穿梭,既锻炼脑力,又在练习表达,实在是一举两得。孩子渴望交流与表达,当他们的愿望得不到满足时,便会吵闹。而智慧的父母则会以疏为路,成为蹲下来拥抱童年的人。小孩子的一切行为,都是父母在点点滴滴中塑造出来的。

4

爸爸在洗澡,女儿想进去找爸爸。爸爸说:“我不在里面。”孩子说:“你在哪儿?”

爸爸说:“我不知道,来找我吧,我可能在餐厅里。”

女儿果真去找了,没有找到。爸爸说你仔细找,看看桌子下面。女儿找来找去,爸爸不在烤箱里,不在锅里,不在餐馆里,不在门店底下,不在口袋里。

当爸爸好不容易洗完的时候,他走出门,说:“我在这里。”

有没有觉得这个父亲十分可爱?小孩子的需求是父母的陪伴,他们并不知道自己给大人造成了麻烦。有的大人嫌孩子烦、不懂事,训斥他们,总要求他们保持安静,却忘记了孩子并没有什么错,他只是活在自己的年龄里做自己以为正确的事情。故事中的父亲懂得孩子,“骗”孩子去找他,既让小孩子有事做,又成功地洗了澡。

像这位父亲一样喜爱孩子的男人还有很多。我们中国的文学家朱自清、丰子恺、林良,都曾温情脉脉地写下了很多关于孩子的生活场景。读这些文字时,心是暖的。作家们知道孩子是上天的礼物,不肯慢待。事实上,当我们好好地爱孩子时就会发现,他们回报给我们的远远胜于我们付出的。孩子是天使、是光,是生生不息的灵感源泉。

尤内斯库的这四个故事,听起来仿佛都是爸爸和女儿间的蠢话。事实上,它们满满的都是爱,是一个成人对于幼儿以及童年的理解与尊重。

(点击大图下载版面PDF)
© 四川省教育融媒体中心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