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理旧书时,翻到女儿上幼儿园时读的绘本,我不禁想起多年前那个阳光明媚的下午,我靠在沙发上,女儿偎在我的怀里,我们一起读《猜猜我有多爱你》。讲这个故事时,我年轻的声音有兔子般的温柔,女儿一脸甜蜜,抱着我亲了又亲。爱意和阳光将我们母女包裹,我们沉浸在温暖的阅读之中。
陪伴女儿读书是我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并非刻意,而是像吃饭走路一样自然。每个周末,我们会去一趟书店或者图书馆,女儿总是兴奋不已,小雀般欢叫:“这么多书啊,世界上有这么多书,我怎么看得完呢?我选哪一本呢?”我们像蚂蚁搬运粮食一样把那些好看的书搬回家,童话、诗歌、小说、科普、自然,世界上没有一艘非凡的船只能像一本书把我们带到浩瀚的天地,而且每一本书都像一扇任意门,你想去哪里都由你自己决定。
女儿喜欢男生贾里和女生贾梅,她跟我复述这两个有趣的人物时眉飞色舞。女儿也喜欢《海的女儿》,我听到她读书时忧伤的叹息。我告诉女儿,小人鱼的故事并不悲伤,她虽然化为泡沫,却获得了属于自己的灵魂,这是她追求的生命意义。女儿似懂非懂地点了点头。记得有次她读到《儿童文学》中的一篇小说,非要和我一起再看一遍。小说写的是一只猫和一只狗的生命陪伴,读到结尾猫的死去,作者的某句话突然堵住了我的喉咙,泪水涌上眼眶,我悄悄忍住。偷瞥女儿,她的睫毛上正挂着晶莹的泪滴。我们被文中同一处所打动,好的文字如甘泉,一遍遍洗刷我们的心灵,让它变得纯净而澄澈。
女儿渐渐长大,她不再读我指定的书,开始自主阅读了。上初中时,她曾和一帮同学迷上了充斥着玄幻、穿越、“恋爱脑”的所谓青春文学。为了扭转方向,我又主动“陪读”,带着女儿读三毛、读杨绛、读史铁生、读路遥。我们探讨爱情、理想、生活和命运,摒弃那些快餐阅读,在经典作品中认识世界和自己。我们达到了共识:要让每一次阅读成为一次身心的光合作用,努力汲取养分,因为好的阅读会使人看到光明和希望。
不知从何时起,女儿已建立了自己的读书体系,当我和她聊起某个事件,我惊讶地发现,女儿的视野和思辨能力已远远超越了我。有时候,因为相左的观点,我们激烈地争论,女儿常常引经据典,娓娓道来。那个小时候追着我问东问西的小女孩不见了,眼前的女儿变得博识而睿智。女儿不再问我读哪些书,相反,我会跟着她的书单去学习。我们的角色好像互换了,从前是我带领着她,现在是她影响着我,我们共同读过的每一本书里,都藏着成长的足印和幸福的时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