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孩子在对话中卓然生长

■成都七中副校长、成都冠城实验学校党委书记 毛道生

《教育导报》
2023年第54期(总第3819期) 导报三版

教育是以讲台为舞台,以对话为手段,以育人为梦想。马丁·布伯从“你—我”关系的视角提出了“教育即对话”的主张。对话是一种沟通方式,更是双方精神共享和情感熏染的过程,有着丰富的教育意蕴。学校需主动寻求、自觉运用在课堂之外与学生的交流、交往、交互的方式,改进教育方法,丰富教育手段,提升教育实效。

自2019年3月开始以来,我们以座谈交流、话题讨论、现场对话、阅读分享等形式,每月2-4场,已举行了94期“校长约你面对面”——根据不同时间段的学生需求和教育需要,校长们和学生就约定话题展开丰富广泛、平等自由的交流对话,社会热点、时政新闻、校园生活、亲子关系、师生交往、经典阅读、影视观感等等,无所不谈。

一、引领孩子的价值,铸魂施教

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线和灵魂来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为“拔节孕穗期”的莘莘学子“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这是新时代学校教育走向高质量发展的时代使命和必由之路。“事不说不清,理不辩不明”,通过讲述故事、讨论辩论、观点分享等对话方式,在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中,实现价值澄清和思想升华。孔子的启发式教学思想,苏格拉底的“产婆术”教育思想,杜威的民主主义思想,科尔伯格的道德发展阶段理论,各位教育大家关于道德教育和价值教育的思想是“校长约你面对面”理论支撑。培根铸魂、启智润心在对话中自然展开。

政协委员和人大代表意味着什么?如何理解全过程人民民主?“两会”对普通老百姓有何关系?此类的问题在“我看‘两会’”的“校长约你面对面”中得到充分讨论。如何将习近平总书记对青少年学子的殷切希望转化为学子们成长的精神动力和现实路径?“校长约你面对面”讨论了“学以报国,做时代新人”,另外,还有“学党史颂党恩跟党走,做时代新人”“向新安旅行团学习争做新时代好少年”“‘气自华’方能‘梦自圆’”……孩子们和校长进行各种主题的讨论,“讲故事”“讲政策”与“讲道理”“讲思想”有机融合,自然引导,潜滋生根。

二、听取孩子的心声,按需施教

教育是基于理解而教的,没有对孩子的生命需求、生命状态、生命经历等的深刻而真实理解,教育就会陷入自说自话、野蛮粗暴的陷阱之中。教育之效、教育之妙、教育之魅就在于老师能否走进学生心灵,因材施教,按需施教。美好的教育是“走心的教育”,如何才能走心?陶行知说:“真的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唯独从心里发出来的,才能打到心的深处。”对话是教师和学生敞亮心灵、彼此理解的过程,走进对方的精神世界,触摸对方的情绪情感,感知对方的思想观点,“你我”一体,具身感受,彼此熏染,相互成就。

听取孩子对菜品的需求,听取孩子对影片推荐,听取学生对校本选修课程的评价,听取学生对“好教师”的标准……孩子们的需求及时、真实地传递给学校,并作为学校决策的依据。心声能及时听取,自己能得到尊重,想法能变为现实,孩子自然会乐意地参与对话。坚持做下去、深入做下去,“学生第一”“学生在舞台中央”“让校园充满生命气息”等教育主张就变为现实。

三、点拨孩子的思维,相机施教

孩子的思想是“金矿”,需要老师挖掘。孩子的思维是“火炉”,需要老师点燃。苏格拉底认为:“教育不是灌输而是点燃,一万次的灌输,不如一次真正的唤醒。”德国教育学家第斯多惠也说:“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在对话中,把握住孩子的思维方式和逻辑起点,智慧点拨,顺势引导,相机施教,帮助他们走向深度学习和思维升级。

我们将“校长约你面对面”就化身为“思维之旅”的探险活动,和转学生(复学生)交流,让他们用积极心理学的“阳光思维”去做好学业适应和心理调适。在“书香浸润心灵学读伴我成长”的交流中,帮助学生明晓“读活书,活读书,读书活”“读书不如用书”“尽信书,不如无书”。进入食堂,我们交流学校食堂和家庭用餐、社会餐厅的不同,学会以包容态度面对“短时间、大体量”供餐所带来的困难。“学而有方得而有径”的面对面,和不同层次的学生交流学习方法,让他们更好地认识自我,适性生长,主动发展。“牛”似乎贴有老实吃亏、勤劳辛苦的标签,通过“牛年谈牛”,可以明白“孺子牛”“拓荒牛”“老黄牛”的人生价值。诸如此类话题的讨论,让孩子们的视野更开阔,思维更灵活,对人生发展、社会热点、校园生活、科学世界等有了更好的认识。

一场场教育对话,是一首首师生同场同唱、共享共长的教育诗歌。“校长约你面对面”仅是学校管理者和学生之间的对话形式之一,期待“让孩子在对话中卓然生长”的追求,在更多的学校走向更深、更实、更美,出现百花齐放的教育对话形态。

成都冠城实验学校的“校长约你面对面”已经做了94期。(图片由学校提供)

(点击大图下载版面PDF)
© 四川省教育融媒体中心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