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夏茉莉

■黄颖

《教育导报》
2023年第56期(总第3821期) 导报四版

立夏刚过,楼下小花丛的茉莉就开了,虽然只是零星几朵,但不掩芬芳。惊诧于楼下这两平方不到的简易小花坛,四季花色几乎从未缺席。冬日三角梅慢腾腾地爬在窗户上,春日,含笑花绽开甜美的“笑容”,夏日野百合、茉莉花竞相开放,秋日黄菊盏盏……花坛的主人是位拄着双拐的老人,偶尔地会遇见她给花丛拔拔草、松松土,但并不常遇见,也许小小花坛也体恤老人的不方便吧。

茉莉虽微开,但难掩芳香。茉莉花、栀子花和白兰花被称为“香花三绝”。三种花皆开于夏季,身姿都娇小,皆属“口袋花”。茉莉花除了花梗为绿色,通身洁白,烈日炎炎,小小身姿却能带给世人以夏日的清凉气息。

茉莉虽然身姿娇小却不娇贵,闽南地区到处可见,也好养,属常见的“家花”。儿时老家的院子里,有两三株盆栽茉莉,花季一到,邻居串门总会随手摘下三两朵。剩下的奶奶采下随意地扔在桌上,讲究一点地找个浅盆子放着,一屋香气环绕。摘下的茉莉花一两天就会枯萎,不打紧,院子里的茉莉开得正欢,并不吝啬。

茉莉花属于舶来花,早在2000年前的西汉,茉莉就从遥远的古罗马经海上丝绸之路来到福州。由于福州独特的地理和良好的气候,茉莉从此在福州落地生根,并被广泛种植。北宋年间,福州已是处处茉莉香,福州至今仍保留着北宋年间福州太守蔡襄的题刻“天香台”,这里的“天香”就是指茉莉花。

去年暑假往福州,三坊七巷屡逛不厌。夜晚的三坊七巷南后街人声鼎沸,游人摩肩接踵,但并不影响心情,喧嚣的热闹,何尝不是红尘之中的一种欢愉?远远地传来茉莉花的香味,循味而去,花摊前围着一圈人。一大笸箩的茉莉花,半开半合或者含苞欲放,一小袋子5元钱,也可以花10元买个茉莉花手环。把花袋子系在包上,芳香不断,愉悦了一天的好心情。在不少上了年纪的人的回忆中,一件斜襟旗袍,别上几朵白兰花或茉莉花,可以说是时髦小姐、太太的“标配”。

街上开着花茶店,主营茉莉花茶。福州人制作茉莉花茶的工艺始于明朝,闻名于世。一般取半合半放的花,根据茶量多少加入花来窨制,有“三停茶而一停花”的说法。花季一到,家家户户到外采花,小孩也积极参与采花赚个小钱买零食。所以,福州有句民谣:“闽江边口是奴家,君若闲时来吃茶。土墙木扇青瓦屋,门前一亩茉莉花。”

茉莉花代表着高洁、不慕名利的君子品格,也代表着圣洁的爱情。相传古时的少女在七夕之夜沐浴更衣后,乘坐满载茉莉花的游船出行,并沿河抛撒茉莉花,以祈祷获得浪漫爱情。茉莉谐音“莫离”,朋友分别,离别时赠送茉莉,寓意送君茉莉,请君莫离。

爱着这样的家常小花,绿意葳蕤的夏天,丝丝缕缕的花香平添了无限的夏日意趣。

(点击大图下载版面PDF)
© 四川省教育融媒体中心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