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正式学习在实践中真实发生

■刘中元

《教育导报》
2023年第58期(总第3823期) 导报三版

周末是孩子放松的时刻,也是孩子在社会实践中学习的绝佳时机。最近,与很多孩子不同,二宝没上兴趣班了,而是走上了“做生意”的非正式学习的道路。

对于一个小学三年级的孩子来说,做生意可不是一件简单的事。首当其冲的是要考察“市场”。二宝与一个小伙伴在公园里跑来跑去,考察什么好卖,结果发现,好卖的做不了,比如小吃;做得了的不一定好卖,比如小商品。两个“小老板”商议,决定销售小伙伴家的超市里积压的存货,反正卖不出去也是要扔的,卖一个赚一个。就这样,实践前,两个孩子提前对社会实践项目进行攻略,合作讨论,实现无为而教。

紧接着就是设计最佳销售方案了。两个孩子开始就所销售的商品进行选址、定价、制定销售策略以及注意事项,进行商讨。最终,他们把摊位定位在公园的儿童乐园旁人流量较大的树荫下,小商品一元一件,大点的玩具5元、10元不等,采取定点销售和走动销售相结合的销售策略(人多时,两人合作销售;人少时,请家长看摊位,他们走出去叫卖或拉客户)。

计划“周末杂货铺”的过程中,孩子们增长了组织、策划等方面的知识,提升了合作能力,自主建构知识。

“纸上得来终觉浅”。实践时,两个孩子遇到了很多麻烦。物品的摆放问题,两个孩子产生了分歧,一个说每件商品拿出一个样品,以免混乱;一个说都拿出来,显得商品丰富,能吸引顾客。最终,他们相互妥协,觉得把样品放在前边,把“仓库”放在后边,让别人即能看见物品,又知道“老板”有“实力”。

销售开始一小时了,一个顾客都没有,两个孩子内心产生了极强的挫败感,小伙伴想收摊,二宝则想坚持。两个小时左右时,生意开张了,卖出去一单——儿童太空镜,挣了一元钱。孩子们的信心大增,开始叫卖起来:“外贸物品大促销,儿童太空镜,一元一个,太阳伞,5元一把,儿童小火车,10元一辆。”可别说,这叫喊声还真吸引了几个孩子和家长,但也只卖掉两单,共10元钱。孩子口干舌燥之后,摊前又冷清起来。两个孩子商议,开启走动销售模式,请家长看摊位,他们身上挂上物品,在公园里走动式销售。走了一圈又一圈,问了一个又一个,没有一个人愿意买他们的物品,他们像霜打的茄子一样。我安慰道:“每个人的成功都是无数次失败之后出现的,你们总结一下经验,改进一下销售策略,再试一试。”可别说,孩子还真灵活,这次,他们不是见人就问,而是选择带着孩子的家长询问,看着家长的表情,采取亲昵的交流策略,如,“阿姨好,请带着你家宝贝到我们杂货铺看看吧,那里有很多小孩子喜欢的东西。”可别说,他们还真拉了几个“大客户”,卖出去三“大单”,收获30元。

在销售中,孩子们边游、边玩、边分享、边学,扩大了学习空间,丰富了学习内容,提高了做事能力,了解了彼此的不同,认识到彼此的价值,并在互帮互助中和谐了人际关系。

晚上,我们两家人坐在一起,倾听孩子分享在销售中所见、所闻、所感。在分享中,二宝感慨道:“挣钱不容易呀,我们花费一个下午,还没挣到一百块钱,还是上学比较轻松,读好书,还能挣大钱。……”另一个孩子则笑眯眯地说道:“我以前怕与陌生人说话,但现在,我不怕了,还会察言观色了,有些人我一看就知道他会买还是不会买,我学会了看人销售。……”

销售实践中,孩子将实践活动拉长、拉深、在实践中自主、自由、自觉地习得知识、提升能力、形成品格、增长智慧。

时代在发展,传统的周末活动正在发生变化,孩子在公园、科技馆、博物馆等非正式学习环境中建构知识、技能、情感和价值观已成为学习的“助推器”。实践中,孩子在玩中学、玩中做、玩中创,非正式学习真实发生。

(点击大图下载版面PDF)
© 四川省教育融媒体中心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