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亲的智慧: 教育是最好的“捷径”

■李梅敬

《教育导报》
2023年第61期(总第3826期) 导报三版

我是父母最小的一个孩子,在我的记忆里,父亲是常常不在家的,工作日住在学校,只有周末和寒暑假在家。父亲退休的时候,我已经去读大学了,离开家乡去外地求学,只有寒暑假回家住一段时间,如此想来,我跟父亲朝夕相处的日子非常有限。

提起父亲,脑海里立刻就会出现一句话:“教育是最好的‘捷径’。”父亲的意思不难理解,良好的受教育水平,是通往成功人生的捷径。当然,这里的成功人生必然是要自己定义的,捷径也是积极的拼搏路径。

始终与教育在一起的践行者

从我记事起,父亲就是一所学校的校长,之后从一所学校转到了另一所学校……那不太好管理的学校,在父亲到任之后,面貌焕然一新。印象中父亲曾调到一所纪律涣散的学校,通过举办体育比赛等一系列措施,把学校管理得井然有序,不但步入正轨,还取得了不错的成绩。父亲也因为出色的工作获得了“工作成绩突出奖”等各类嘉奖,以及教育部颁发的从教30年荣誉证书。是的,父亲的职业生涯都在教育一线度过,退休后,在每年假期我带孩子回家时,父亲也总要为孙子们上上几堂课,只是缺少了一些威严,多了几分宠溺。

年轻的时候,父亲在紧张的工作之余,挑灯夜读,考取了师范学校。上学期间,他自学了口琴、二胡、绘画等,最有名的画作就是雷锋像,那个戴着厚厚毡绒帽的经典画像是父亲的拿手作品,村子大礼堂的门楣上、会议室等挂的都是父亲的画作。父亲还经常受亲戚朋友之约外出作画,亲戚家盖了新房,请父亲去为外墙作画,父亲在其中的一面墙上画的“牡丹仙鹤图”,栩栩如生,静中寓动,只一眼就在我脑子里刻了几十年。在诸多画作中,父亲选了一张“猛虎下山图”挂在了自己家,印象中那只老虎神态淡定、步履稳健,有着“不管风吹浪打,胜似闲庭信步”的豪迈与从容,象征着奋斗拼搏、力争上游的进取精神。

如今70多岁的父亲是个手机迷,每天“沉迷”网络。就在今年的元旦,我们家庭云聚会之前,父亲还学会了使用腾讯会议。我们在腾讯会议开了一场家庭会议,父亲依旧与教育站在一起,强调教育的重要性,告诉我们要教育好自己的子女。

潜移默化式家庭教育的坚守者

父亲对子女的教育深沉而严格。说深沉,是因为父亲虽然特别重视教育,但他并不把教育和学习挂在嘴边,也从来不会因为学习成绩打骂我们。确切地说,父亲从未打过孩子,也不太会把自己的坏情绪显露给我们。

记得我刚进入初中时,第一学期的考试,排名比较靠后,不等父母督促,我就暗下决心,一定要考出好成绩。第二学期期末,在70多人的大班级里,我的成绩一跃到了前十名,我美滋滋地不等父母表扬,就自己给自己松绑了,一个假期都没好好学习,这一切父亲都看在眼里。在开学前夕,父亲在一个不经意间轻描淡写地跟我说了句:你是不是觉得第九名已经很好了?仅此一句,再无下文,说得那么不经意,那么轻描淡写,但却让我至今记忆犹新。每当我因一点点小成绩而飘飘然时,总会想起父亲的这句话,时刻警醒自己。

说严格,父亲有一个教育理念:“穷养孩子,富养家。”所谓“穷养孩子”,并不是指经济上的穷养,父亲常说:“吃饭不要节省,一定要吃好,身体重要”“穷家富路,出门一定要多带钱”……父亲的“穷养”指的是让孩子养成勤俭节约的良好习惯,应该说,这个好习惯我一直随身携带。

父亲还坚持“一路知识靠自强”,认为一个人的成长要靠知识,要自立自强,要有一种不服输的精神。父亲非常重视对我们自立自强能力的培养,我和姐姐就读的初中是住宿制,每月回家一趟,在校期间的事情父亲都鼓励我们自己想办法解决。父亲常鼓励我们多动脑,多思考。他自己就特别喜欢思考,在睡前和早晨醒来时,他常常盯着天花板,不睡也不起,后来我才知道,他有睡前思考和睡醒思考的习惯。睡前思考主要是把一天的事情回顾一番;睡醒思考,则主要是计划一下今天要做的几件事。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父亲至少坚持了二省。

记得有一次,父亲拿着一盒药来问我平时能不能吃?我粗粗扫了一眼说明书说“应该不能吧”(心想这问题太简单),父亲拿过说明书仔细看了看,指着一行“长期服用可以预防”的字给我看,我当时觉得特别惭愧。这件小事是否奠定了我做事认真并积极思考的习惯,未可知,但至今受益是确定无疑的。

若说父亲在教育上有没有传统意义上的严格,我遍寻记忆都没找到。父亲很少用威严让我们就范,在遇到问题时,父亲从不强迫,而是智取。记得有一个周末,父亲一回家,母亲就迫不及待地告诉父亲,孩子们光看电视,影响学习。父亲照例没有说话,也没有批评我们,更没有要求我们不能看电视,一个周末就这么平静地过去了,好像母亲说的事情从未发生一样。周一一早,父亲又返回学校了,晚上,我们照例去开电视,却发现电视开不了,开开关关试了很多次,电视顶上的天线拨过来拨过去,就是开不了,只能放弃。熬到周末,父亲一回家,我们就迫不及待跑过去告诉父亲电视机坏了,父亲露出一丝笑意,说:“我去看看。”只见父亲不知从哪里找出一个小零件,插到一个小孔里,电视画面立刻就有了,我们欢呼雀跃,对父亲充满敬佩,只有母亲在旁边笑而不语。

教育是父亲的职业,也是他对自我的要求。正是父母对教育的长期坚持,才有了我们兄妹几人今天的生活。回想几十年的求学路,一直是父亲在托举着我们向前走,不抛弃、不放弃,不抱怨、不责备,坚守初心,努力向前。这何尝不是一种家风家训呢?

(作者系上海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

(点击大图下载版面PDF)
© 四川省教育融媒体中心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