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爸爸“大李老师”

■电子科技大学附属实验小学 李朝霞

《教育导报》
2023年第61期(总第3826期) 导报三版

前几天,很久不说话的爸爸突然给我打来微信视频,虽然只说了短短几句话,却让我泪如雨下。

爸爸患病有一年多了,时好时坏,情绪也不是很稳定。去年10月开始,每次打电话,他都闭着眼睛不看我,不和我说话。那段时间,我很焦虑,身体也频频出状况,每天都心惊胆战的。

爸爸突然联系我,告诉我他身体好转,这给了我极大的信心,我的“大李老师”终于要回来了!

爸爸是我的小学班主任,语文、数学、美术、体育老师。这么多年来,我一直习惯叫他“李老师”,现在叫他“大李老师”,我成了小李老师。

在我的记忆中,“大李老师”基本托起了我整个童年,传递给我无限的快乐,教会我做人做事,护佑我无忧无虑地成长。

我小学一到四年级是在村小的教师大院里长大的。每个年级只有一个班,老师也很少,爸爸就相当于我的“全科老师”。从早上起床到晚上回家,每天像个小尾巴一样跟着他,我那时特别骄傲,有时得意得忘了形。爸爸一直告诫我:在学校里只能叫“李老师”,不能告诉任何人他是我的爸爸。

我记忆中最深刻的一件事,是爸爸第一次在教室里打我。小学三年级,我和同学吵架,踢飞了她的饭盒,里面是她的午饭。她特别委屈,好多同学都围着我们说我的不是,要去告李老师。我当时特别张狂:“你去告啊,我的爸爸就是李老师!”同学们一下就不说话了,为此,我得意了一节课,觉得自己特别了不起。后来,不知道是谁向爸爸告了状,他放学后,把我留在教室里,让我趴在长板凳上,用鞋底狠狠地把我揍了一顿,临走时还说了一句话,这也是我记一辈子的话:小树不修不直溜,人不修理哏赳赳。长大后,回想这件事和这句话,我明白了爸爸想向我传递的是:要敬畏规则,也要管住自己。父爱总是无言的,但却充满力量,无处不在,影响至深。

我很自豪的一件事是视力特别好。曾经问过爸爸,为什么我的视力这么好?爸爸说:“第一是遗传;第二是有一个好的用眼习惯。”从我记事开始,我家的黑白电视机基本上都被拔掉了天线,每晚7点到8点,我被允许和家人一起收看《新闻联播》、《天气预报》和《焦点访谈》,周末看《今日说法》和《大风车》,这样的状态一直持续到我初中住校。上大学以前,我从来没有用过手机。现在讲“远视储备”,我在农村长大,“远视储备”应该足够了,而我小时候在家里做作业,只要家里的挂钟发出“当当当”的声音,爸爸就会让我停止写作业,出去围着房子绕一圈,北方的农村大院还是挺大的。

从小学到高中毕业,我一直都是短发,因为爸爸说长头发要“抢”大脑的营养,那时同学们都叫我“假小子”。小学五年级,爸爸调到了县城实验小学,我也跟着转了过去。开学第一天,我因为上早自习说话被纪律老师抓了个现行,问我叫什么名字,我低着头小声说出了名字,他说一个男孩子叫个女生的名字,同学们哄堂大笑,我当时眼泪一下就下来了,感觉自己本来就刚进县城,人生地不熟的,就被欺负了。放学回到家,我冲着爸爸发火:“就是你,给我剪了那么短的头发,让老师和同学都欺负我!”爸爸问了来龙去脉后说:“你看你崇拜的敬一丹、鞠萍、金龟子都是短发,你自卑什么,只要你现在好好学习,以后就有可能像她们那么厉害!”他还给我讲了很多故事。等我心情平复后,他又给我指出了好几个错误:上早自习不该说话,不该自卑,不该冲爸爸发火,要学会尊敬长辈。

后来班上来了一个转学生,头发长到腰的位置了,因为个子高,又壮又爱打排球,被同学们嘲笑叫“傻大憨粗”。第一次听到这个外号,她抄起身边的排球狠狠地砸向了一位男同学,当时那个同学的鼻子就被砸出血了。爸爸是这样处理的:他把两个同学叫到讲桌前面,当着全班同学的面讲了“郎平的故事”,还在黑板上画了一幅郎平的头像,具体内容我不记得了,只记得爸爸说:“你看这位同学长得像不像郎平呀?”很多同学都说:“越看越像!”爸爸说:“如果一定要叫外号,那以后我们叫她‘小郎平’”吧!”然后又让同学们挨个和“小郎平”握手,最后到那位男同学时,男同学主动握手并道了歉,这位女同学也为自己砸伤同学而道歉。后来,这位女同学剪了郎平那样的短发,和我的“板寸”差不多。我觉得爸爸在对待我和这位转学生的方式上,同样是榜样激励,但是方法因人而异,这也算因材施教的一种吧。

没有什么比切身体会来得更真实。一些父母是老师,却不愿意子女继续当老师。而我的爸爸恰恰相反,他的愿望一直就是希望我能当一名老师。还记得我第一次走上讲台,忐忑、不安,遇到顽皮的学生有时会无助、想哭,买两件商场里的衣服,一个月的工资就没了,我动了放弃的念头,想离开成都回东北。爸爸打电话告诉我:“人,其实不需要太多的东西,只要健康地活着,踏踏实实做事,本本分分做人,也是一种富有。你要记住,李家没有逃兵!”这句话被我牢记于心,这些年,我慢慢沉淀下来,一步一个脚印向前走着。……

我曾经在学校微信公众号上写了一段话,其实也是在教师节有感而发:“你的家人,把感情沉淀在心底,让你轻装上阵;你的学生和家长,把敬佩铭记一生,不会忘记你;你的学校,因为有你的敬业奉献,发展得越来越好……”这也算是我对爸爸工作30多年的一个总结吧。

每个向别人伸出手的人,都可能是别人的守护者和陪伴者。我觉得我的“大李老师”就是这样的人。他所教过的学生遍及各地,从事各行各业。有些学生喜欢给他写信,也有学生通过邮件联系,那些文字恰如掌心的细密纹路,电光火石间,全是岁月的印记。这岁月中,都有着恒久不变的温暖流淌。

爸爸生病后,不愿与我们交流,我就经常给他发一段段的微信语音。大年初一,我给他留了一段语音,我说他就像一块铺路的青砖,虽简单普通,默默无闻,却功不可没。因为没有他为我们奠基,一切都是空中楼阁。能有幸成为“大李老师”的小李老师,这是我独有的最高荣誉。说完,我自己就哭了。

常言道:“砖连砖成墙,瓦连瓦成房。”作为教师,能为孩子的成长添砖加瓦,无比荣幸又责任重大。经历爸爸这一年多的转变,我想告诉很多家长朋友:越是在艰难的时刻,我们越要坚信:无论遇到多大的风浪,只要拥有家人的理解、支撑以及无条件的爱,一切不好的都会过去。陪伴是最好的教育。

(点击大图下载版面PDF)
© 四川省教育融媒体中心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