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主十分钟”撬动幼小衔接

■成都市新津区五津幼儿园 秦俐 沈瑶

《教育导报》
2023年第62期(总第3827期) 导报三版

课间温笑寒摄

2021年,《教育部关于大力推进幼儿园与小学科学衔接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的出台进一步凸显了幼小衔接工作的重要性。在“双减”政策下,如何推进幼儿园实施入学准备,减缓衔接坡度?我们在幼小衔接的实践中,以课间十分钟为切入点,开展了“自主十分钟”项目活动,尝试将自主课程建设与幼小衔接有机融合,以培养幼儿自主规划与自主管理的学习力为目的,帮助幼儿做好入学准备,顺利实现从幼儿园到小学的过渡。

一、基于儿童,发现问题

在与新津区第一小学的幼小衔接联合教研中,我们发现“课间十分钟”成为了幼儿进入小学后较难适应的环节之一。幼儿在课间十分钟不知道要自主解便、自主喝水、自主整理学习用品,常常一下课就跑得没影儿,上课铃响了也久久没有回到教室,刚上课就要去厕所……缺乏自我管理意识是儿童最普遍状况。

基于幼小衔接、自主课程建设以及适龄儿童三方面的需求,我们确定了在自主课程的架构之下,将“自主”与“课间十分钟”有机融合,开展“自主十分钟”项目活动。

二、基于问题,推进实施

“自主十分钟”的内容是丰富的,有如厕、喝水、运动、劳动、阅读、游戏、同伴交往、整理学习用品、准备学习材料等。依据幼小衔接的准备和关键经验,我们认识到“自主十分钟”不仅是幼小衔接中身心准备、生活准备、社会准备、学习准备四个方面的缩影,也是促进幼儿自主性发展的重要途径。因此,我们以问题为导向,推进“自主十分钟”项目活动的实施。

问题一:什么是课间十分钟?

小学和幼儿园仅一墙之隔,幼儿日常习惯了课间铃声,会在户外活动时间观察到小学的活动情况,他们对课间十分钟有兴趣,更有疑惑。教师开展谈话活动和幼儿一起回顾、讨论,发现课间十分钟不仅仅是做操、锻炼身体、玩游戏,还需要在上课铃响之前做好下一节课的准备。此时,幼儿对于课间十分钟到底需要做什么,还停留在无意识的观察层面。

问题二:课间十分钟可以做什么?

“如果你们有十分钟自主支配的时间,你想做什么?”教师提出问题后,幼儿开始规划自己的课间十分钟。幼儿想做的事很多,比如玩区角游戏、和同伴交往、到户外运动等,但是多数幼儿没有关注到如厕、喝水等生活准备,想去的地方也存在安全隐患。对此,教师不直接告知问题所在,而是让幼儿按照自己的规划自主体验:有的三两成群跑到楼下操场,有的在教室追逐玩耍,有的和同伴玩游戏……当结束铃声响起时,幼儿或匆忙把玩具和物品扔在一边急忙跑回座位;或无视铃声继续玩耍,不肯罢手;或在操场继续玩耍……通过第一次体验,幼儿发现没有教师的管理和提醒,跑来跑去很危险,而且不知道什么时间回教室,不知道什么时间收玩具。

问题三:怎样在“自主十分钟”活动中保护自己的安全?

围绕“自主十分钟做哪些事会有危险”,教师引导幼儿讨论,并达成如下共识:友好相处和合作;遵守规则,保护自己和他人;安全使用工具和器械;不到老师看不到的地方活动。

问题四:怎样知道十分钟快到了?

经过讨论,幼儿一致同意在班级增添电子时钟。幼儿开始学看时钟,知道提前两分钟收拾玩具。除此之外,教师还通过集体教学活动“1分钟有多长”、日常小游戏“体验1分钟”等活动帮助幼儿感知时间的长短,获得对时间的概念,进而学会合理规划和利用时间。

问题五:“自主十分钟”到底需要做些什么?

在后续的体验活动中,幼儿都能按照自己的规划选择活动内容。但是结束铃声响时,多数幼儿会举手要求解便、喝水。这表明幼儿的潜意识里还没有将生活准备放到自己的规划里,他们将“自主十分钟”活动和区角活动、晨间活动画等号,认为这个时间段“玩”就是目的。

于是,我们开启了“小小访问家”活动,让幼儿走进小学,观察小学生的课间十分钟,并回家采访上小学的哥哥、姐姐,了解他们在课间十分钟做了些什么事情。“小小访问家”活动让幼儿了解到如厕、洗手、喝水、增减衣物、收拾整理物品等生活准备也是“自主十分钟”活动必不可少的内容。

问题六:怎样合理安排课间十分钟?

接下来的体验活动越来越有序,幼儿知道这十分钟要完成喝水、洗手、解便、收拾整理玩具等生活准备。可是,仍然有大部分幼儿在结束铃声响后陆陆续续进厕所解便,拿杯子喝水。十分钟内可以先完成哪些事?再完成哪些事?幼儿需要梳理事情的重要性和先后顺序,才能更好地进行自主管理。

于是,幼儿围绕“铃声响起后才上厕所”这一现象展开了讨论。他们纷纷表示,按照大家的约定,铃声响起就要回座位,否则就是不遵守规则。对于幼儿的规则意识教师及时给予表扬,并引导幼儿在讨论中达成共识:课间十分钟先要完成如厕、喝水等生活准备,然后再去做其他事情。

三、基于实践,梳理经验

在“自主十分钟”的实践中,教师坚持幼儿为本,尊重幼儿的原有经验和发展差异,在和幼儿共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梳理了以下经验:

1 .梳理了“自主十分钟”项目活动框架

活动包含认识课间十分钟、规划“自主十分钟”、体验“自主十分钟”三个小主题。每个主题从五大领域开展活动,通过集体教学、区角游戏、生活活动、亲子活动等途径落实。

2 .形成了“自主十分钟”项目活动的教师指导策略

一是分析价值,即链接《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指导意见》,分析“自主十分钟”活动对幼儿的发展价值。二是安全在前,为幼儿自主参与活动做好安全保障,包含活动前的安全管理和安全教育、活动中的安全预判、活动后的安全评价。三是退位放权,坚持幼儿为本,放手让幼儿参与活动规则的制定、内容的选择、问题的解决,调动幼儿自我规划、自我管理、自我调控等内隐意识。四是针对性观察,即聚焦自主规划与自主管理方面的行为进行重点观察与解读。五是有效评价,以幼儿自评和同伴互评为主,教师评价为辅,充分发挥幼儿在活动中的积极性、参与性以及自主性。

幼小衔接与自主课程建设有机融合是一个充满挑战和不断改进的过程。回看“自主十分钟”项目活动的实施,我们尊重幼儿,聆听幼儿的想法和思考,给予幼儿自主规划与管理的机会,让幼儿在亲身体验中获得经验,做好了入学准备。

(点击大图下载版面PDF)
© 四川省教育融媒体中心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