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看得见” 学生“做得到”

——素养导向的初中语文单元学习目标设计策略

■温江中学实验学校 庹鸿霞

《教育导报》
2023年第62期(总第3827期) 导报三版

新课标强调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而核心素养的培养必须依托完整的学习活动、教学实践,而目标引领者教学的全过程,决定着评价任务的设计和教学方法的选择,具有课堂导航的作用,是一切教学活动设计的重要前提。

一、核心素养导向的单元学习目标的内涵

单元学习目标是指,在单元教学中,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完成某单元学习任务后应达到的质量标准。它明确了单元的教学内容,在方向上对单元教学的活动设计起指导作用,并为单元教学评价提供依据。核心素养导向下的单元学习目标应该和语文课程标准中“核心素养”“课程总目标”“学段要求”以及“学业质量”的要求保持一致。

二、传统单元学习目标设计的主要问题

在设计单元目标时,常见问题是过于笼统,停留在学科概念上,教师“看不见”达成路径,学生不清楚“如何做到”。常见问题如下:

一是没有体现学生立场,还是传统的“教学目标”。如“让学生勾画文中正面描写人物的语句,学习人物描写的方法。”二是脱离课标或者随意更改课标要求。个别老师在备课时根据学情和自身特长,确定自己想教什么而非课标要求应该教什么,形成语文课变成道法课等脱离科学特质的课堂。三是“三维”“四要素”割裂,只看见目标,看不见素养。较多教案设计学习目标时依然按照“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或者“语言目标”“思维目标”“价值目标”撰写,擅自分割核心素养,导致目标割裂。四是行为表现看不出达成路径或者不可测评。如“感受小人物生活的不易和坚韧,树立积极的人生态度”。“感受”“树立”,“看不见”达成路径和学习效果。

三、核心素养导向的单元学习目标设计策略

如何设计能够落实核心素养的单元学习目标?这里以部编教材七年级下册三单元为例,试做简要阐述。

1 .明确课标要求,确定教学内容

课程标准是学习目标制定的标尺。课程标准第四学段课程目标,在“阅读与鉴赏”中要求引导学生“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欣赏文学作品,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能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同时在"表达与交流"、“课程内容”"学业质量描述”中都做了相应要求:在学习人与社会、人与他人的优秀文学作品时,应关注人物描写、关键语句和人物精神三个方面的内容。

从教材来看,本单元选编了一组关于“小人物”的故事,单元的人文主题是“关注小人物,发现人性光辉”。学习本单元要求熟读精思,注意从标题、详略安排、角度选择等方面把握文章要点,品味关键语句,体会文章深层意蕴。

由此,我们初步确定本单元的学习内容(即“学科核心概念”)应该是:学习人物描写(细节描写);理解人物人生态度、人生境界;多角度把握文章重点(标题、详略、角度);从开头、结尾、反复处品味关键语句,感受文章意蕴。

2 .根据教材学情,明确行为表现

学科概念是单元学习内容的高度概括,是学科大概念、学科学习方法的高度提炼。如何将其转化成“看得见”的目标?这就需要我们精准分析教材和学情,确定学习方法、明确学习路径。

以学科概念1——学习人物描写(细节描写)为例。

首先分解行为动词:“学习”,可以是具体、可观测的默读、朗读;寻找、圈点勾画、批注;说出、创作等不同的动词,可根据学情选择。

其次剖析扩展核心概念“细节描写”:可以是人物的外貌、神态、动作等描写句,可以是对文中人物生活环境的细微处等,可以依据不同作品的特质确定学习内容。最后,根据学生实际情况确定行为条件——通过何种方法和途径完成学习。学生学习行为需要依托特定的情景和条件,可以是自主学习,可以是小组合作;可以是依据教师补充资料,也可以课后收集整理等。

最后结合几篇课文的预习提示和课后思考探究,将单元学习目标进行,明确行为条件,让教师在设计时就能清晰“看见”目标达成路径,让学生明确如何“做到”。

3 .确定程度,按照四要素,规范、清晰叙写单元目标

目标还需根据学情分析,根据实际情况,确定学生能够达到的学习效果和学习程度。按照“通过什么学习方式(行为条件),知道(理解、体会)什么(行为表现),最终达到什么(表现程度)”的句式叙写学习目标。

制定单元学习目标,要以学生为主体,以学习起点,将课标和教材、学情相结合,把握学科逻辑和学习逻辑来确定学习内容和学习方式。目标尽可能准确具体、可测可评,把抽象的核心素养具体分为能“看得见”学生学习过程和学习结果的目标。

总之,核心素养导向的初中语文单元学习目标设计是应该基于课标,充分分析教材、学情,明晰行为表现和行为条件,按照“三维”“四要素”以学生立场进行规范准确的叙写,让教师“看得见”学习过程和学习效果,设计出学生“做得到”的学习活动,让学生在积极的语文学习和语文实践活动中真正运用自己的学科能力解决问题,在语言运用的基础上提升思维能力,发展审美创造和文化自信。

(点击大图下载版面PDF)
© 四川省教育融媒体中心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