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高中英语阅读教学的思维品质培养

■双流中学 徐天福 陈泓

《教育导报》
2023年第64期(总第3829期) 导报三版
阅读的过程即思维的过程。英语阅读课堂是培养学生思维品质的主阵地,为其发展提供了诸多机会。文章认为,教师要通过视图配合、问题引领、知识迁移等训练方式,发展逻辑性思维,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以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

一、什么是思维品质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将思维品质定义为思维在逻辑性,批判性,创新性等方面所表现的能力和水平,并指出思维品质目标为:能辨析语言和文化中的具体现象,梳理、概括信息,建构新概念,分析、推断信息的逻辑关系,正确评判各种思想观念,创造性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具备多元思维的意识和创新思维的能力。语言是思维的工具,语言的学习和使用要以促进思维能力的发展与提升,因此教师在英语教学中需要将语言与思维紧密联系。

二、阅读教学与思维品质

阅读课堂是学生习得语言知识、培养学生兴趣、形成阅读技能、养成阅读习惯、培养阅读策略和发展思维品质的主阵地。但目前高中英语阅读教学在学生思维品质的培养方面存在诸多不足。如一些以语言知识和技能为本位的教师,阅读教学中多注重翻译和阅读技能训练,忽略了对学生学习能力和思维品质的培养。英语阅读课教学模式单一,在处理语篇材料时,停留在表层信息的获取。对语篇题材、体裁、篇章结构、写作意图等深层次的提问少,思维品质的培养缺乏深度。

三、培养学生思维品质的阅读教学实践

关于思维品质的具体内容,黄远振等认为学习语言创新思维能力具体包含:逻辑性思维、批判性思维、创造性思维三个维度。本文结合高中英语阅读教学设计案例,关注这三个维度的思维技能,探讨如何在阅读课堂中提升学习能力,培养思维品质。

1 .视图配合,培养逻辑性思维

学生通过视图更容易察觉事物的主要矛盾,从而从抽象回归形象,从感性上升到理性,思维有了深度,高品质思维才能得到培养。在英语阅读教学中,教师可以帮助学生对阅读素材中的散点信息进行关联,梳理其逻辑性,构建思维视图。以外研版必修5 Module3的阅读文本The Steamboat为例,文章选自马克·吐温的名著 The Adventures ofHuckleberry Finn,本文是从中节选的一部分并简化改写而成。节选部分有五个主人公,对话较多,学生在阅读的时候厘清人物关系较为困难。教师让学生阅读后画图,以视图的形式把小说中的人物关系,对话等信息进行梳理,进而评价小说中哈克和吉姆两位主人公的性格。

学生在完成视图的过程中,对人物表情、害怕躲闪的动作这些微小的细节都进行了认真刻画。例如同学们用简笔画的形式,对主人公吉姆的一些微表情、神态,对匍匐前行、躲躲闪闪探出脑袋悄悄看等动作都进行了细致刻画,同学们完成简笔画的描绘后,再来回答 Whatare the personalities of Huck andJim? Find the supporting details这样的问题,就显得非常容易了。结合视图的教学,让学生切实厘清了人物关系,读懂了每个角色的性格,对语篇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为后续更高阶思维的活动做了铺垫。

【设计意图】相比于文字,视图在梳理一些复杂的人物关系时,具有更为丰富的表达。教师在活动设计中,让学生以图像的方式画出哈克和吉姆发现汽船,登上汽船,离开汽船的过程,进而分析人物性格特征。学生学会了观察、比较、分析、归纳等思维方式,训练了逻辑性思维能力,提高了思维品质。

2 .问题引领,培养批判性思维

问题驱动思考,思考是学生主动探究问题的开端,是思维品质发展的关键。这里以外研版必修5Module2的阅读文本 Human Traf-fic Signal为例,阐述如何在阅读教学中以问题为引领,培养批判性思维,发展思维品质。文章介绍了Timoteo Apaza的志愿者在海拔极高的 LaPaz地区的山路上充当人体交通信号灯,减少了当地交通事故频发的故事。在“苏格拉底方法”中,学生和教师不断地提出问题,通过思辨来寻求正确答案。在英语阅读课堂教学中,教师需要设计多维度、多层次的问题链,来引导学生思考,培养思维品质。教师就这篇文章从三个层次来设计一系列问题: Levelone-理解性问题, Level two-分析性问题, Level three-评价性问题。

【设计意图】

①理解性问题在于帮助学生梳理文本脉络,获取文本细节信息。这一环节,教师的提问涉及到主人公做人体交通信号灯的地理背景、原因等基本信息,帮助学生对文本形成新的知识结构,学会概括、分析等思维方式,提高思维品质。

②分析性问题是基于学生整体理解文本的基础上,进一步挖掘文本的深层含义。这一环节,教师通过提问带领学生理解文中富有内涵的语句,领悟主人公的精神品质,帮助学生学会分析、辨析、评价等思维方式,提高思维品质。

③评价性问题引导学生阅读后表达自己新颖独到的见解,产生对文本新的认识和思考。这一环节,通过表达对主人公职业的认识,迁移到自身生活,形成正确的择业观和价值观。帮助学生学会建构、评价、创新等思维方式,提高思维品质。通过完成以上三个层次问题的回答,学生在语言意义的评判中批判性思维得到了培养。

3 .知识迁移,培养创新性思维

思维的创造性,其实质在于主体对知识经验或思维材料高度概括后集中而系统的迁移,进行新颖的组合分析,找出新异的层次和交结点。思维活动的最高层次即为迁移创新,具体表现为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重组,运用到生活中可能面临的新情境,解决新的问题。这里以人教版必修4 Unit2阅读文本 A pio-neer for all people为例,阐述如何在阅读教学中进行知识迁移,培养创新性思维,发展思维品质。本文从袁隆平科学家的身份和农民的外表写起,介绍了他的主要成就,进而讲述了袁隆平的生平。最后介绍袁隆平的梦想。学生学习后需要从袁隆平身上学到淡泊名利、造福人类的伟大品质。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带领学生以绘制思维导图的方式,完成了文章前两个阶段的学习。在最后迁移创新环节,教师布置了以下任务:

The Teacher’ s Day is coming, please write an Award Speech to the“most beautiful teacher” before receivingthe medals.(教师节来临,请写出“最美教师”的颁奖词……)

【设计意图】在迁移创新环节,教师引导学生活用本堂课所学到的人物传记类记叙文要素,人物精神品质等元素,将其运用到“最美教师”颁奖词中,重点让学生介绍自己心目中的“最美教师”的一些贡献、成就、价值观念、精神品质等要素。该活动贴近学生的活动场景,让学生在真实语境中开展有意义的表达,真正做到迁移创新解决新问题。这一环节帮助学生学会评价、创新等思维方式,提高思维品质。

(点击大图下载版面PDF)
© 四川省教育融媒体中心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