朗读对于小学语文教学作用十分明显。一节优质的语文课,理应注重课堂朗读的重要性。通过朗读,学生可以积累更多的语言素材,锻炼语言表达能力。积极有效的朗读,可为语文课堂教学锦上添花,达到深化、提升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目的。
朗读,通过极具艺术感染力的方式将作品内容传递给听众,让人感受到作品形象和鲜明的一面。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品读作品,与作者进行情感交流。通过朗读,感知知识内容的同时,体会到作品情感和思想。纵观当下小学语文教学,普遍存在忽略课堂朗读的现象,这并不符合新课标的理念。因此,基于新课标理念下的有效小学语文课堂,就要体现出人文精神教育,提倡生动鲜活的课堂教学,体现出崇高的人性对话。
一、创设朗读情境,呈现高效朗读
就小学生而言,由于认知能力有限,他们缺乏对事物的深刻理解和认知,教师要帮助学生积极探究,通过形象感受和逻辑感受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创设有效的朗读氛围及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进入角色。为提高朗读效果,教师可以针对课文内容,创设出与课文内容相符的情境氛围。例如,在教学《蜘蛛开店》这一课的时候,教师可以根据文中的故事情节,安排学生扮演不同的角色,按照文中设定的人物和语言,以简洁的“课本剧”形式呈现,学生积极表演,能够以充满情感的朗读方式表达出来。有了氛围,学生的朗读也变得更加积极,高效的朗读能促进学生有效建立朗读自信。
二、多样朗读,提高朗读能力
朗读的形式并不局限于一种,不同形式的朗读有各自的优点和适用范围。通常情况下,我们普遍采用单读和齐读的方式,久而久之,学生容易产生厌倦感。为丰富形式,教师还可以通过其他形式实施朗读,以分角色读、赛读、对读等方式实施朗读教学。例如,在《小马过河》中,学生用角色扮演的方式进行对话,对话前充分了解不同人物的身份,朗读时语气还要符合所设定角色的情感表达方式。
三、培养朗读兴趣,激发朗读潜能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要注重每堂语文课的朗读指导,从培养小学生的良好朗读习惯做起,尤其注重激发小学生的朗读积极性和主动性,调动其朗读兴趣。例如,在《瀑布》的朗读训练时,教师可以多媒体的方式呈现出瀑布的壮观场景,配合着音乐声,极具震撼力,学生“真正”目睹了“千丈青山衬着一道白银”的美丽壮观的场景,当他们听到瀑布层层涌起时的哗哗巨响,以及冲击岩石发出松涛似的吼声,学生自然而然就能够联想到“叠叠的浪涌上岸滩,阵阵的风吹过松林”,仿佛看到那瀑布从高处垂直而下、一泻千里的雄伟气势。当学生再次翻开课本时,场景仿佛呈现在眼前,那种身临其境之感尤为强烈。在这种极富诗意的环境下,极易激发小学生的朗读欲望,进而培养他们的朗读爱好,激发其朗读潜力。
四、课堂适时范读,彰显范读效应
小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处于初级学习阶段,教师的引导作用至关重要。在朗读过程中,教师要注重范读。通过范读,让小学生感受到教师在朗读时的表情、咬字断句、语速、轻重音、气息变化等。在后面的自主朗读环节,小学生会不自觉地模仿教师的样子去朗读,使得朗读方式朝着规范化方向发展。小学语文教师要不断提升自身语文素质,其中包括练好朗读基本功。可以说,教师的范读是最为直接和现实的指导。这里值得注意的是,教师范读时,要注重选择好时机。教师可以在学生朗读没有动力、缺乏激情的时范读。要注重范读的语言方式、语气变化等,尤其涉及到人物情感变化时,教师要善于夸张地表现出来,让学生充分感受到课文中人物的性格特征、情感表达方式。可以说,好的范读,不只具有指导的作用,而且还具有启发和激发学生兴趣的作用。备课时,教师应当关注“备读”。一系列的课堂实践足以证明,范读相当重要。只有将课文读懂,读出其中的“味”,读得声情并茂,随之而来的自然是教学方法的改善,朗读能力的培养自然而然不在话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