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的“智慧”

成都市华西小学四(3)班 赵泓笔 王珺瑶

《教育导报》
2023年第69期(总第3834期) 导报四版

你们知道吗?在我们脚下看似平凡不起眼的土壤,其实也有它们自己的“智慧”。在科学老师的带领下,我们小组把从丘陵、平坝和河谷三个地方采集回的三种土壤标本进行一番研究后,发现了它们“智慧”的奥妙之处。

这次的研究从三种土壤的渗水特性开始。我们分别把黏土、壤土和沙土弄成粉末,放在餐巾纸上,然后连纸带土放到滤网上,接下来加水过滤,1分钟后,观察它们分别渗了多少水下来。根据实验结果,我们得出沙土渗水性最强,黏土渗水性最弱,壤土居中的结论。

土壤不同的渗水特性,决定了它到底有何“智慧”呢?

我们在采集中发现,黏土大多分布在山林和浅丘地区。这些地区即使下暴雨,水也很难渗透泥土,大多顺流到河沟、池塘里,雨水也很难把泥土冲走。所以,这些山地在雨停后,依然保持原貌。凭借不易渗透的特性,黏土可以保持山地固有的形状,这就是它的“智慧”所在。

沙土一般存在于河滩、沙洲这些地方。河水对沙滩有一定的冲击力,但很难被河水冲走,慢慢消失,难道沙土有特别对付河水的“智慧”吗?

为了证实我们的想法,在老师的指导下,我们做了一个沙盘实验,研究沙土是怎么形成的。我们用沙土做了一个河滩的样貌,并有序地加入水,慢慢地,沙盘里的河道逐渐成型。水飞快地向下流淌,两边的沙土顺着水流向下游流去,不过,它们只流了一小段便缓缓地沉淀下来。我们还发现,沙土总是从河岸的一边斜着冲向对岸,慢慢堆积成新的河岸,也许这样能避免河道堵塞吧。

每当雨季到来,山洪暴发,河水暴涨,河边的沙滩很容易被洪水淹没,有些沙土会被洪水冲走去了下游,不过等水退去后,沙滩上又会来一批新的“客人”,它们是从上游冲下来随河水流速减慢后沉积下来的。沙滩还是原来的沙滩的模样,只是扩大了些面积。沙土渗水强,即使被水冲散,也可以沉淀下来,努力保持河滩的基本模样,这就是它的特别“智慧”。

在之前的实验中我们发现,壤土的渗水性介于沙土和黏土之间,它集中了沙土和黏土的特性,为人类的生活贡献着特别的“智慧”。

一方面,壤土中含有许多种类的微生物和动物,它们活着时为土壤松土,死后变成腐殖质,使土壤肥沃。另一方面,壤土的渗水特性有利于保持庄稼需要的水分和肥料,非常适合植物生存,特别是庄稼的栽种。自从人类发现壤土是种田最好选择后,便充分利用它的保肥、保水特性,解决食物来源问题,而且人类会经常对壤土进行翻耕和施肥,让它永远贡献“智慧”。

人类和壤土就这样建立起了密切的联系,互相依存至今,它的“智慧”让人类受益最大。

经过一系列的观察、实践和研究,我们明白了看似平平无奇的土壤,也有它们自己非凡的“智慧”,这种“智慧”让土壤至今都能“定居”于山地、河谷和平坝的同时,也为人类默默作出了自己的贡献。

成都市华西小学四(3)班 赵泓笔 王珺瑶

指导教师 李文全

点评

作者从认识黏土、壤土、沙土着手,观察并思考“土壤的智慧”,在理性分析中提高科学研究的能力,充分体现了探究和创新的思维过程,是一篇非常好的科技作文。

(点击大图下载版面PDF)
© 四川省教育融媒体中心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