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台下的事 讲台边的人

■米丽宏

《教育导报》
2023年第78期(总第3843期) 导报四版

《人与讲台》

吴非  主编

出版社:江苏凤凰教育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3年3月

ISBN:9787574305564

暑假,捧读吴非的《人与讲台》,感触颇深。从书中89篇讲述讲台“日常”的文章,我看到了无数同行孜孜耕耘的身影,而读他们,也正是读一路探索、有收获,也有遗憾的自己。

我边读边沉思:跟书中的老师们相比,我有时缺乏他们的智慧,有时缺乏他们的耐心,有时缺乏他们对课堂的深远认知。对于我这样一名执教30年的老教师而言,这样一本记述教育日常和梦想的书籍,真是相见恨晚。

书中文章来自全国各地的普通教师,他们用爱和梦想在辽阔的课堂播撒种子,用智慧把偏见与误会化解成诗;他们帮助困境中的孩子迈出表达的第一步,在反思中引领教育重新回到常识。……

读这本书,我总是被他们的激情与梦想所感动。在他们的笔下,“讲台”不只是讲台,讲台的内涵连接星空、衔接大地。是的,最好的教育,是培育探求的趣味,发展学生高尚的好奇心,课堂和讲台无处不在。

韩巧霞老师的《到博物馆去》,学生在博物馆开始了有趣的学习,在活动中观察和发现,培育了独立思考的习惯;那样开放性的讲台,多么广阔深邃!

王荟姝老师的《学生把学校画成梦了》,学生在老师引导下,把那道曾被调皮孩子留下深深浅浅脚印的长廊内壁,变成了呈现“未来之梦”的画作园地。那样特殊的讲台,又多么亲切!

王恒的《我的课堂》,由当年的语文课代表所讲的难忘的一节语文课受到触动,进而感悟到,真正能拨动学生心弦的,不是精心准备、千锤百炼的公开课,而是教师不经意的一句话、一个故事、一个即兴而起的活动……生活中处处有“讲台”啊,那些不刻意而起的瞬间,是师生心灵真正交融的时刻,也是教育智慧闪光的时刻。

讲台是教师全部生活的一部分,但有追求的教师会不断从生活中汲取教育资源并获取灵感,平凡的讲台因此变得不平凡。那里,明亮的光照得进来,新鲜的风也吹得进来。面积并不宽敞的教室,教师却能打通四壁,把学生引向辽阔的地平线。

读这本书,我总为教师们的智慧、学养和境界而折服。学生的健康成长,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的价值追求。那些竭力不被世风压进平庸模子的教师、心中有“人”的教师,他们的智慧和理想会照亮学生的心灵世界。

周键老师的《一念之差》,其实是一“字”之差,他不忍心将“偷”字冠以稚气的孩子,用一个“带”字悄悄改变了事件的性质,这体现的是教师的体谅和智慧。他巧妙以信任的力量,避免学生在羞耻中丧失自尊,从而走上自求进步之路。

在张小兵老师看来,每位学生都需要鼓励,需要等待,不能把分数看得比人更重要。教育的重要特征,就是“慢”,绝对不能演化为一场生死竞争的赛跑。他的《不一样的“阿慢”》,让人看到了教育的本质——教育更像农业和林业,学生成长和发展要经历必需的过程。

平凡的讲台岁月,讲台上的“教师”其实也在“学”。“教”的过程,就是“学”的过程。教师是照亮学生前行的灯盏,而这盏灯也会照亮自己的人生。

在宋洁老师《穿透乌云的那束光》一文,我看到的是教师可贵的反思精神,她能在关键时刻控制住自己的情绪,并能做出深刻反思,不仅使学生得到了正确的引导,自己在教育过程中也提升了思想境界。

吴素荣老师的《“管得宽”》一文里,作为语文老师的“我”,为调解学生和家庭的矛盾做着种种努力。她希望自己的课堂成为人性流露的港湾,成为心灵交流的乐园,在尽自己所能关怀学生的同时,自己也获得了职业的幸福感。

《人与讲台》一书,也让我看到许多像我一样坚守基层教育的身影。他们也许一生都不会拥有耀眼的光环,但职业精神令他们获得精神上的满足与快乐,也让很多孩子得以陪伴和成长,成长为对社会有用的人。

每个教育者和每个接受过教育的人,生命中都会有难忘的讲台故事。那里有妙不可言的细节,也会有意料不到的枝节;那里呼应着心灵间的呼唤和感召,也暗示着某种走向与未来。

讲台边的教师啊,你给一点光亮,就有一批孩子走出阴暗;你撒一粒种子,就会有梦想悄悄发芽。

而讲台边的老师,一直在发光。

(点击大图下载版面PDF)
© 四川省教育融媒体中心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