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劳”为核的假期作业设计

■成都市新津区实验高级中学 黄建军

《教育导报》
2023年第79期(总第3844期) 导报三版

每年一度的暑假如期而至,学生们又如笼鸟归林般、欢呼雀跃地开始了漫长而愉快的暑假。但每年暑假,与假期联袂而至的还有各校各班布置的各种假期作业。随着“双减”政策出台和“五育并举”教育理念的落地推行,以及四川高中教育全面进入“新教材、新课程、新高考”时代,假期作业也有了与以往不同的要求。

与传统的假期作业以课本作业加社会实践双轨并行的要求不同,新的时代背景下假期作业仅有课本作业和社会实践已经不够了,劳动教育将在新的假期作业中扮演核心角色,它将起到“联动四育、融合学科”的作用。

一、注重五育中“劳育”的联动功能

劳动教育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全面发展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途径,在五育并举中“劳育”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我们要充分发挥劳动教育课程的育人功能,建立“劳动养德”(通过劳动培养“劳动光荣”“我爱劳动”“珍惜劳动产品”“尊重劳动者”等良好品格,通过志愿服务劳动课程认识了解社会,培育责任感、使命感和公益心)、“劳动益智”(在劳动中灵活运用各学科知识去解决问题并提升学科素养和能力)、“劳动健体”(适度的体力劳动能很好地起到锻炼身体、提高体质的作用)、“劳动育美”(美化环境、传统手工艺制作等都能很好地起到美育作用)“五位一体”的劳动课程体系,全面培养学生的高尚品德、优良成绩、健康身心、审美情趣和勤劳作风。

在假期劳动作业的布置中,应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个体差异,区别对待动手能力不同的学生。注重在活动中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依靠学生固有的经验,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并注重实施学科融合,全面培养学生包括学科素养和社会能力等综合能力。

二、注重劳动与学科学习的有机融合

假期中,各科作业安排可以通过以下途径和方式进行学科学习与劳动教育双向渗透和融合。

劳动价值观教育,可在语文和英语学科用经典诗文、演讲等进行渗透,也可以在政治学科中传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劳动观,还可以在音乐课上让学生学唱有关劳动的歌曲,以及在历史课上用悠久的劳动史及相关素材和事例进行教育。劳动技能教育,可在数学课上在土地测量、农产品称重、收益计算等渗透,在物理课上训练学生更换、维修生活电器等技能,在化学课上让学生学用化学药剂除虫、灭害等,在生物课上学植物栽种、动物养殖等,地理课可组织学生参加环保宣传及志愿者活动、野外社会实践、观光、踏青、郊游……在劳动中,学生可得到体育锻炼,在各项需审美能力及技巧的手工制作、绘画学习中受到美育,激发他们学习学科知识的兴趣和热情,从而有效提升学生学习学科知识的效率,这又充分体现了劳动教育对智育的反向作用。

三、应注意的两个问题

1 .劳动任务要有检查和督促,不能流于形式。

随着科技的发展,现在很多家务可用机器完成,加之家长对劳动教育的不重视,学生在家里做家务的时间越来越少,有些学生就养成了不愿参加劳动的不良习惯。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我们应对学生的假期劳动任务有具体的要求和考核,要求学生通过文字、图片、视频等形式记录劳动过程和结果,并上传班级相册相互比较、学习。家长协助做好过程监督和评价。返校后,还可以举行假期劳动任务完成情况的评比、展览、现场演示等评价和考核活动,这既是对学生假期劳动成果的肯定和褒奖,同时也是对学生假期劳动真实性的一个考核,杜绝弄虚作假情况的出现,完善学生道德品格,同时也切实提升学生的劳动和生活技能。

2 .假期作业要项目化安排,不增加学生负担。

虽然以“劳”为核的假期作业能“联动四育、融合学科”,但五育俱到和学科兼顾就很容易造成头绪繁多、任务繁杂,反而会增加学生的假期作业负担,不符合“双减”精神。为了避免这种情况的出现,我们就有必要对假期作业进行跨科整合和项目式安排。以假期安排学生去参加一些志愿服务为例,我们不能单纯地只安排学生去完成某一具体服务性的志愿者工作,而应该要求他们在参加志愿者服务前进行项目设计,包括信息的收集、方案的设计、项目实施及最终评价等。比如,学生申请当大运会的志愿者为例,教师首先要指导学生在线查阅资料,弄清楚大运会对志愿者的要求、志愿者的技能、有什么样的项目需要等,然后自己设计申请方案,再实际操作,最后对行动结果作出评价。

用劳动项目把假期学科作业和生活实际、社会职业、生涯规划等结合起来,既改变传统的假期作业形式,又通过实操让知识鲜活起来,还能锻炼学生的生活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最后让学生对职业规划有比较真切而实际体会,这对学生终身发展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点击大图下载版面PDF)
© 四川省教育融媒体中心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