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理工大学在凉山建立资助育人实践教育基地

用教育点亮彝族孩子的未来

《教育导报》
2023年第79期(总第3844期) 导报二版

本报讯(蔡艳 张爱艾)为响应“请党放心,强国有我”“三下乡”号召,彰显青年力量,成都理工大学在凉山彝族自治州昭觉县梭梭拉达村和三岔河镇建立了资助育人实践教育基地。每年暑假,成理心光支教团都在凉山进行为期三周的支教活动,为当地乡村儿童提供趣味课堂、心理健康教育等活动,丰富农村留守儿童假期生活。

成都理工大学高度重视资助育人工作,一直在探索大学生如何做到助人自助,在乡村振兴中发挥更大作用。因此,学校充分利用高校大学生的假期实践机会,发挥高校、部队、地方协同育人效能,搭建起“受助-自助-助人”平台,创造机会让大学生能在服务基层的过程中,更深刻地了解农村、农业、农民问题,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发光发热。

每年春季学期刚开学,成都理工大学学生资助管理中心指导的学生组织——自强社便开始策划当年的暑期学校项目。学生资助管理中心面向全校所有本专科生和研究生发布招募需求,资助中心会组织两轮面试,根据面试者的综合素质和面试表现,最终确定支教志愿者候选者名单。

截至目前,成都理工大学已经在梭梭拉达村连续4年开展资助育人实践基地项目,累计培训支教志愿者1350余人,服务当地彝乡留守儿童2300余人。通过暑期学校,不仅辅导孩子们高质量完成暑期作业,还开设音乐、美术、体育、地灾科普、心理健康、普法等特色课程,让孩子们在村里就能获得良好的教育支持,看到外面的世界,点亮他们的大学梦。

虽然每次支教活动持续长达三周,但很多改变依旧需要更长的时间,所以成理心光公益支教团成员会与彝乡孩子建立一对一结对帮扶,形成对彝乡孩子的长期稳定支持。目前,成都理工大学资助育人实践教育基地以梭梭拉达村为据点,逐步在凉山彝族自治州三岔河镇、四开镇和布拖县等地展开新的资助育人实践教育基地建设项目。

据悉,成都理工大学不断创新“资助育人、助人自助”模式,积极搭建以学生全面发展为导向的资助育人实践平台,在“扶困”基础上,注重“扶智”和“扶志”,协同多重资源,以线上线下相结合等形式开展资助育人实践活动。

(点击大图下载版面PDF)
© 四川省教育融媒体中心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