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川东北大巴山余脉的仪陇县,是开国元勋朱德总司令和“为人民服务”的光辉典范张思德的故乡,因此也被称为“德乡”。
长期以来,受地理位置和经济欠发达等因素影响,教师队伍不强成为制约仪陇教育高质量发展的瓶颈,“好的老师不愿来,来了也留不住。”
“如果说教育是国家发展的基石,教师就是基石的奠基者。我们要打造一支有情怀、有能力、有担当、有作为的专业化师资队伍,夯实仪陇教育中坚力量。”仪陇县副县长杨全表示,既然优秀的教师引不进来,那就自力更生,把本土的教师、校长培养好。
一场基于提升教师队伍素养、助力教育内涵发展的“三名工程”便在德乡大地展开。难能可贵的是,这一行动已推进了10年有余,目前正进入第三轮建设阶段。
守正创新 系统推进 全员覆盖
构建县、片区、校三层联动工作格局
6月15日,一场以“教学方式变革与校长课程领导力”为主题的仪陇县“校长论坛”在滨江小学火热进行。9所试点校校长围绕办学理念、队伍建设、课程改革作交流发言,仪陇县所有学校校(园)长参与其中,聆听改革经验,共商教育良策。
“‘校长论坛’是仪陇县‘三名工程’名校(园)长工作室建设的一个成果展示平台。”仪陇县教科体局局长黄奎介绍,早在2012年,仪陇县就启动“三名工程”建设,彼时的“三名”指名教师、名校长和名学校,着力提高教师整体素质、校长治校能力和学校管理水平。
10年后,进入第三轮建设的“三名工程”有了创新与突破,“原来的名学校工程被取消,因与名校长培育有紧密联系而整合,取而代之的是‘名班主任’工程,这也体现了我们聚焦关键、务求实效的原则。”黄奎介绍,新“三名工程”上升为县委、县政府的一项重点工作,成立了以县委、县政府分管领导为组长的‘三名工程’领导小组,负责建设工作的组织领导。领导小组下设‘三名工程’办公室,设在县教科体局深改办,落实专人、组织专班负责统筹实施和工作指导。
第三轮“三名工程”自2022年7月启动,建设周期为三年。在总体规划上,按照教师、班主任、校(园)长3个类别,包括学前、小学、初中、高中4个学段的15门学科,共组建县级工作室64个,实现学科学段全覆盖。在县级工作室外,片区(教育督导组)还组建片区级工作室132个,学校成立校级工作室200余个,构建起县、片区、校三层联动工作格局。
“为充分发挥人才的示范引领作用,实现全域带动的效果,我们的每个县级工作室设主持人1名,正式成员保证每个片区有1名(全县不少于12名)。而在片区工作室,主持人由县级工作室正式成员担任,415名县级成员带动800余名梯级成员,形成‘1+X+ N’的带动体系。”仪陇县教科体局副局长黎万俊说。
“我们还搭建了线上资源分享、交流平台——‘仪教资源平台’,入驻教师7800余人,基本做到教师全员覆盖。”仪陇县教科体局副局长唐栋宇谈到,各工作室将教学设计、课件、优秀课例等上传到平台,全县教师都可以学习、下载,共享优质教育教学资源。
为保证执行的力度,仪陇县每年统筹安排500万元专项资金用于“三名工程”建设,由县教科体局统一调配监管、专款专用。同时,仪陇县按“四优先”原则(即所需经费优先保障、外出学习优先安排、评优晋职优先考虑、教师调动优先照顾),强化工作室优秀成员激励保障,并动态调整成员,实现干事者有平台、成事者有收获。
活动赋能专业提升
为校长、教师搭建成长平台
金城小学是仪陇县历史最悠久的小学之一,也是朱德总司令曾经任教过的学校,在当地老百姓心中颇有口碑。最近,该校校长、四川省“郑权卓越校长工作室”领衔人、仪陇县“小学名校长启航工作室”主持人郑权走进了离堆小学,向工作室成员分享金城小学抓好课程建设的成功案例。
郑权介绍,这样的集中研修在工作室是常态,每个月都会有两次。工作室通过邀请专家指导、开展课题研究、校际交流研讨等方式,提高校长的领导力,实现不同样态的学校共同发展。
仪陇县名校长领航工作一室主持人、新政小学校长徐元辉说,在自身及学校发展的同时,他还着力提升成员在办学理念、管制制度、课程开发等方面的治校能力。“不久前,工作室3所学校校长来我校跟岗学习一周,学习规范化与精细化管理方面的经验。”
在仪陇县“三名工程”办公室主任袁绍伟看来,校(园)长是学校发展的领头羊,“我们遴选一批理念先进、管理有方、业绩突出的校长,组建9个县级名校长工作室,通过开展研讨会、培训、外派学习等日常活动,全面提升校(园)长理论研究水平和实践操作能力,用校(园)长的发展引领全县学校的发展。”
袁绍伟进一步解释,“启航”与“领航”各有侧重。启航工作室以工作室成员中的中青年校(园)长为重点培养对象;领航工作室着力探索县城学校“优质发展共同体”办学模式与乡镇学校“学区制”办学模式,且注重示范辐射与特色创建。
教师是教育成败的关键。第三轮“三名工程”成立了43个县级名教师工作室、6个县级名班主任工作室。工作室通过制定个人规划、赛课议课、开发课程资源、课题研究等方式,为教师和班主任提供良好的成长平台,培养一支有情怀、有能力的师资队伍。
因班主任工作突出,仪陇中学金城分校八年级5班班主任王杰曾获评“仪陇县优秀班主任”,但他在工作中也遇到过瓶颈。
去年9月,王杰和仪陇县其他学校的9位班主任组建了仪陇县初中名班主任工作一室。“工作室成立后,大家不再单打独斗,而是通过集体的智慧,提炼出区域中小学德育及班主任工作的经验和做法。”王杰回忆,在一次同课异构的班会课上,工作室两位老师围绕“不合理的事情我不做”的主题,鼓励学生自主探究,从生活中获得经验,潜移默化规范自己的行为,这让他很受启发。回到学校后,他结合学生特点和在工作室学到的经验,优化班会课模式,学生的主动性得到充分调动。
除了县级工作室,片区工作室成员同样收获了成长。仪陇县小学名班主任工作一室成员分别来自4所县城学校和4所不同片区的乡镇学校。“工作室开展了数次送教下乡活动,每次活动至少会邀请2个片区工作室参与,带动引领了全县1000余名小学班主任工作能力的提升。”工作室主持人、宏德小学六年级2班班主任谢小艳说。
与课改融合 促重点突破
推动形成仪陇本土特色教育资源
今年5月,仪陇县首届课程博览会成功举办,覆盖全学科、全学段,讲课、评课达202节,线下现场参与教师达4170人次,全面展示第三轮“三名工程”建设成果和“基于核心素养的质量提升”项目阶段性研究成果。
“工作室中有4名老师执教的课程在课博会中展示。在前期磨课、评课的过程中,老师们的教学教研能力得到提升,逐渐明晰课堂改革的方向。”仪陇县初中语文名教师工作三室主持人、新政初中语文教师唐莉铭说。
唐莉铭口中的“课堂改革的方向”,正是仪陇县“基于核心素养的质量提升”项目。该项目聚焦大单元、项目化、任务型教学,变革课堂教学组织形态,推动形成仪陇本土特色教育资源。
“‘三名工程’各工作室并不是‘各自为政’,都是围绕‘基于核心素养的质量提升’这一主题开展活动,实现‘三名工程’与课改的深度融合。”黄奎谈到,名教师工作室着力在校本研修、联合教研、课标研读和教材运用与重组能力等方面实现重点突破,构建新型素养课堂,“用工作室建设推动课改,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为更好地形成并推广本土特色项目研究成果,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第三轮“三名工程”还组建了6个项目工作室,包括剪纸、篆刻、书法等类别。剪纸项目工作室主持人、城北小学美术老师毛小玲说,工作室集中优势力量,开展剪纸教学、创作的实践研究,为推动仪陇“三乡”文化发展传承贡献力量。
在“三名工程”的推进中,受益的不仅是各工作室成员,仪陇全县教师都有了实实在在的获得感。县名园长启航工作室成员、紫东幼儿园园长何成凤感慨道:“我把在工作室学到的课改理念落实在办园实践中,带动了全园教师共同成长,就好像加入工作室的不是我一个人,而是整个幼儿园。”
通过一串数字也可窥见“三名工程”的成效:仅在2022年,各工作室开展线上线下各类研修活动182场次,收集教学资源8000余篇(件),组织赴县内外跟岗实践、外派学习1580余人次,47人入选省第二批卓越校长和第三批中小学名师工作室成员,入选人数居南充市各县(市、区)第一。
“仪陇县把‘教育内涵提升行动’纳入了全县‘十四五’期间‘十大行动’之一,举全县之力,凝教育之智,力争用3-5年时间,实现教育质量整体提升,切实丰富教育发展内涵。”杨全相信,通过“三名工程”锻造一支具有深厚教育情怀、精湛教学技艺、丰富教学经验的教育人才队伍,为“全阶优质教育”提供坚强的人才支撑,“德乡的孩子们在梦想的道路上一定能走得更远!”
(图片均由仪陇县教科体局提供)